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AI重編基因教癌細胞變好 韓學者令癌腫瘤縮7成 無需化療無副作用

AI重編基因教癌細胞變好 韓學者令癌腫瘤縮7成 無需化療無副作用

Business News
By Shiney Xu on 13 Aug 2025

癌症治療,長久以來都是一場艱辛的「殲滅戰」。但一項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突破性研究,或許正將這場戰役從「殺戮」轉向「引導」。KAIST研究團隊運用名為 BENEIN 的人工智能框架,成功將結直腸癌細胞基因「重新編程」回健康狀態,即是教育癌細胞「改邪歸正」變回「好細胞」。在小鼠實驗中,腫瘤體積更縮小超過70%,且完全未使用傳統化療或放療。

 AI賦能的治療新核心

 這項劃時代的「癌細胞改邪歸正」大突破,其核心在於一個名為 BENEIN 的人工智能框架。其全名為「單細胞布林網絡推斷與控制」(single-cell Boolean network inference and control),運作原理十分精巧。傳統研究難以從海量基因中找出真正控制細胞命運的「主開關」master regulators),而 BENEIN 則能利用單細胞 RNA 定序數據,精準描繪出癌細胞內部複雜的基因調控網絡。

 BENEIN能像頂尖密碼學家般,解開癌細胞「變壞」的關鍵指令。針對結直腸癌細胞,BENEIN精準地鎖定三個關鍵「主調控基因」:MYB、HDAC2和FOXA2。研究團隊假設,只要同步抑制這三個基因的表達,就能打破癌細胞的惡性增殖迴路。實驗證實,透過基因敲低技術抑制這三個基因後,癌細胞的增殖速度顯著減緩,其「癌性」標誌物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健康腸上皮細胞特有的分化標誌物。實驗室中,這些癌細胞不僅增殖減緩,形態和功能也趨向正常腸道細胞。在活體小鼠試驗中,更顯示腫瘤體積縮小逾70%,且無傳統療法的高毒性副作用,展現出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潛力。

 顛覆傳統療法的全新思維

 這項技術與傳統癌症療法的核心區別,在於其根本的治療哲學。傳統化療、放療透過毒性或輻射無差別攻擊快速分裂的細胞,包括癌細胞與健康細胞,導致噁心、脫髮等副作用。BENEIN 技術則體現從「殲滅」到「引導」的轉變,不再摧毀癌細胞,而是將其視為可「再教育」的迷途細胞。這種「重編程」方法避免劇毒,從根源矯正癌細胞惡性路徑,有望降低復發率。

 儘管前景光明,但將這項技術從實驗室推向臨床應用,仍面臨多重挑戰。其中最大的難題是如何開發出能精準且高效地將基因抑制分子送達腫瘤細胞的載體,而不影響周圍的健康組織。此外,重編程後的細胞是否能長期保持正常狀態,以及這套方法是否能適用於其他類型的癌症,都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與驗證。不過,這項研究已經為未來新一代的靶向療法開闢了全新的道路。

全球視角下的未來展望

 放眼全球,這項技術突破不只是一項個別研究的成功,更象徵腫瘤學與AI深度融合的趨勢。隨著單細胞技術、基因編輯和AI演算法進步,未來癌症治療將從單一藥物或手術,轉向高度個人化的「治療方案」。BENEIN框架證明了AI在解構生物學網路、發現治療靶點的潛力。

 未來醫生或能根據每位患者的腫瘤細胞特徵,利用AI工具量身定制「基因重編程」方案,讓癌細胞無副作用地「自我修復」。這種「再教育」模式既能提升療效,又能改善生活品質。研究為戰勝癌症的目標注入強心針,讓「治癒癌症」的願景更接近現實,開啟精準醫療新紀元。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