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戶牛市狂歡 望美股年年升15% 惟市場會用意想不到方式令你清醒
請原諒那些在牛市裡意氣風發、指望美股像阿波羅火箭一樣永遠直衝雲霄的投資者。畢竟,當你被過去十年科技巨頭的賺錢能力燒得頭暈目眩,誰還想理會經濟學的老古董理論?「新經濟」、「新利潤率」、「新時代」——這些詞每隔一代就會被重新包裝一次,像打折清倉的iPhone。
經典說法是:過去百年美股年化報酬約10%,如今新一代七巨頭(Magnificent 7)利潤率高得嚇人,難道不是該把未來預期拉到13%、甚至15%?太天真。這種樂觀預期就像相信一杯咖啡能讓你三天三夜不睡,終歸會撞到牆。
先來看看數據。標準普爾 500指數的市盈率,如今穩穩站在24倍以上,遠超中型股和小型股的17倍。有人說,科技股主導時代,這種溢價理所當然。這話沒錯,但這些估值已經把「新利潤率」榨乾了。除非你相信蘋果和微軟未來能像大白鯊一樣把整個經濟都吞掉,否則這種估值只會把未來收益提前消耗殆盡。
經濟增長有極限,這不是情緒問題,而是物理學。Kleiber’s Law的啟示是:體型越大,效率越高,但增長速率越慢。一隻大象比一隻老鼠節能,但沒見過大象長到像郵輪一樣大。現今全球股市市值已近50萬億美元,繼續指望其以複利15%狂奔,邏輯上等同於預期美國GDP像病毒一樣無限繁殖——最後只會讓經濟模型和現實脫節。
企業利潤終歸要靠全球消費者掏錢。當然,軟體訂閱和數位廣告比造車造鐵軌賺得快,但消費者的錢包卻沒有跟著AI的曲線指數化膨脹。每一分超額利潤,最終都要找市場接盤。當全世界都把退休儲蓄押在「科技股永動機」上,風險就像雪球一樣在估值底下悄悄滾動。
牛市裡沒人會問這些問題,因為大家都忙著在網上發財文、重讀巴菲特語錄,彷彿只要信仰夠虔誠,複利奇蹟就會降臨。但一旦熊市來臨,這些樂觀論調會像流行語一樣一夜之間過時,轉而開始崇拜末日預言家。投資人的心理波動,和市盈率的曲線一樣,從來沒什麼創新。
投資的現實很殘酷:高成長時代終究會讓位於規模經濟的物理上限。那些把15%當作新常態的人,無異於相信地球是平的。估值越高,未來回報越低。這不是悲觀,而是算術。
至於那些還在牛市狂歡,幻想自己比鄰家更快致富的人,最好記得:市場永遠能以你想不到的方式讓你清醒。至於市盈率24倍的標普500,祝你好運。
李浩然
www.facebook.com/lhyinvestment/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