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AI狂潮 vs 科網泡沫,華爾街經濟學家發出警告,前者泡沫更嚴重!

AI狂潮 vs 科網泡沫,華爾街經濟學家發出警告,前者泡沫更嚴重!

Tech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22 Jul 2025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的首席經濟學家Torsten Sløk發出嚴厲警告,直指當前的AI熱潮可能比1999年那場最終幻滅的科網泡沫更為兇險。「AI無疑將為世界帶來驚人的成就,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該在任何估值下都買進科技股?」,他的答案是「不」。

華爾街警鐘:估值已超越科網泡沫巔峰

斯洛克近期向客戶發布的研究報告,報告中的數據令人咋舌:當前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中,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的市盈率(P/E Ratio),已經悄然超越了1999年科網泡沫最頂峰時的水平。

這十家巨頭,包括Nvidia、微軟、Meta等AI浪潮的核心驅動者,它們的估值正在以一種令人不安的速度膨脹。市盈率是衡量股票估值的關鍵指標,代表投資者願意為公司每一元的盈利付出多少價格。當這個數字飆升至歷史高位時,通常意味著市場的預期已經遠遠脫離了企業的現實盈利能力,泡沫化的風險也隨之劇增。

斯洛克的警告並非空穴來風。他進一步指出,這種估值膨脹伴隨著一個更危險的現象:市場資金的極度集中化。

他分析道:「標普500指數中,近40%的權重由前十大公司佔據。」這意味著,當一個普通投資者投入100美元購買追蹤標普500的ETF基金,期望分散投資到500家公司時,實際上他有近40美元是押注在了這十家科技巨頭身上,尤其是對Nvidia和AI題材的持續性進行了一場豪賭。這種「假性分散」的投資組合,一旦領頭羊的股價回調,整個市場將面臨劇烈震盪的風險。這正是1999年科網泡沫破裂時的慘痛教訓——當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等昔日巨星隕落時,無數投資者的財富隨之蒸發。

歷史對照:AI熱潮與科網泡沫的異同

將今日的AI狂熱與25年前的科網泡沫相提並論,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相似之處:

1.革命性敘事: 兩者都由一項被認為將顛覆世界、重塑人類社會的革命性技術所驅動。1999年是「互聯網將連接一切」,今天是「AI將賦能一切」。這種宏大敘事極具感染力,容易點燃投資者的無限想像和投機熱情。

2.FOMO(錯失恐懼症)心態: 無論是當年爭相追捧任何帶有「.com」後綴的公司,還是如今瘋搶與AI沾邊的股票,投資者普遍瀰漫著一股「害怕錯過下一個時代機遇」的焦慮情緒,這種情緒往往會壓倒理性分析。

3.估值與基本面脫鉤: 在兩個時期,市場對龍頭股的估值都遠超傳統模型所能解釋的範圍。盈利、現金流等傳統指標似乎變得無關緊要,取而代之的是用戶增長、未來潛力等模糊概念。

關鍵差異:

然而,如果僅僅看到相似之處,便斷言歷史將簡單重演,未免過於草率。兩次熱潮之間,存在著一個最核心、最本質的區別——盈利能力。

1.盈利的真實性: 1999年的科網泡沫中,絕大多數公司僅僅是「有概念,無盈利」。它們燒著投資人的錢,卻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和收入來源,許多公司甚至處於巨額虧損狀態。反觀今日的AI巨頭,如Nvidia、微軟、Google和Meta,它們是地球上最賺錢的公司之一。Nvidia一個季度的利潤就超過了許多國家一年的GDP。它們擁有強勁的現金流、穩固的市場地位和清晰的變現路徑。AI對它們而言,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能迅速轉化為實質收入和利潤的強大引擎。

2.基礎設施的成熟度: 科網泡沫時代,互聯網仍是新生事物,基礎設施(如帶寬、支付系統)尚不完善。而今天的AI革命,是建立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數十年發展成熟的數字基石之上。這意味著AI技術的應用和商業化落地速度,將遠非昔日可比。

3.市場主導者: 當年的明星多為初創公司,抗風險能力弱。而本輪AI熱潮的主導者,是已經在市場上證明過自己的科技霸主。它們擁有雄厚的資本和龐大的生態系統,更能抵禦經濟週期的波動。

是泡沫,更是革命下的理性回歸

綜合來看,托斯騰·斯洛克的警告是及時且必要的。當前AI相關股票的估值,特別是市場資金的過度集中,確實隱含著巨大的回調風險。投資者對AI的狂熱預期,可能已經透支了未來數年的增長。從這個角度看,「泡沫」的成分確實存在,且不容忽視。

然而,將其簡單等同於1999年的科網泡沫,則忽略了當今AI巨頭們堅實的盈利基礎和成熟的產業環境。這場由AI驅動的變革,其根基遠比25年前要穩固。

在承認AI巨大潛力的同時,保持對估值的警惕和對風險的敬畏,或許才是穿越這輪狂熱週期,最終成為贏家的關鍵。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即使是真正的技術革命,其發展路徑也從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泡沫的起落與殘酷的洗牌。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