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美國AMC戲院出狠招增收入 開場前狂播30分鐘廣告 觀眾抗議掀遲到潮

美國AMC戲院出狠招增收入 開場前狂播30分鐘廣告 觀眾抗議掀遲到潮

Business News
By thomas.chan on 10 Jul 2025
Digital Editor
熱愛新聞工作,充滿好奇心。從投資分析、慳家攻略到AI應用都有濃厚興趣。期望藉著多年以來的工作經驗,為BF這嶄新的財經新聞頻道上出一分力。

付錢睇戲,竟然要貼錢買難受?香港戲院陷危急存亡之際,美國電影票房同樣不振,今年首季入場創疫情以來最低,全美最大AMC連鎖戲院為增收入,竟決定本月起在電影開場前「狂播半小時廣告」,創全球先河。事件令付真金白銀買票入場的觀眾憤怒,並於美國掀起「遲到入場睇戲」拒看廣告的浪潮。惟由於相關廣告收入不菲,AMC至今未有讓步。

不過有香港網民認為,香港戲院結業頻頻,最近連有半世紀歷史的嘉禾院線亦撤出香港,故認為或可借鏡及改良美國戲院的做法,例如在電影中段插播廣告增收入,藉此降低票價,與觀眾做到雙贏,從而挽救香港戲院業。亦有人認為可仿效內地設立「火鍋戲院」,邊吃火鍋邊看戲,或可帶動潮流兼同時拯救香港電影業及飲食業。

今次風波,是緣於美國電影業被指缺乏創意(常拍續集),加上Netflix、Disney+ 等串流電影平台對手愈來愈受觀眾歡迎,致美國本土電影票房持續下跌,電影院商受到很大壓力。據Comscore,2025年首季美加票房按年下跌7%,3月更曾暴跌50%,整體觀眾人數較疫情前減少25%。

美國AMC戲院竟於電影開場前狂播半小時廣告。

若以2024年全年票房計算,更僅得87億美元,比2019年即疫情前的114億美元大跌四分一。事實上,AMC連鎖戲院自2019年起已關閉美國169間戲院,其高層更指2025年第一季錄得1996年以來最差業績(不計疫情年份)。

其實AMC戲院為自救,近年早已奇謀盡出,例如設立可「開餐」的戲院,又仿效飛機劃位,為電影設立不同價格的座位,例如在電影院中央或較後方的優質座票,票價會被太前或太側的座位貴2美元以上,以增加收入。此外,戲院又設立收費會員制,為會員推高周二及周三電影票半價優惠。但上述措施又仍未足挽回下跌的電影票房帶來的收入損失,AMC最終決定「出辣招」自救。

 

美國AMC戲院竟於電影開場前狂播半小時廣告。

AMC電影戲院最終在上月宣布,由本月(7月)開始,將播放電影正片前廣告時段(一般為10分鐘以內)大增至25至30分鐘,並在網站明確標示「正片將於開場時間後25至30分鐘開始」,此舉引發觀眾強烈反應及不滿。

據報道,洛杉磯觀眾為避開漫長的30分鐘廣告,準時入場率從55%大降至42%。他們選擇站在電影院外的入場位置,待確認長長的廣告快播完之際才入場,即是拒絕看他們不喜歡的廣告,免被AMC利用他們來做「搖錢樹」。但其實這樣做很麻煩,一不小心便會錯過電影的開場,在最後一刻才摸黑入場亦會騷擾其他觀眾,遂引來電影愛好者怨聲載道。

 

AMC試圖透過額外的「開場前廣告收入」以挽救票房頹勢,反映出全球戲院業在疫情後復蘇乏力。據報道,AMC早前與National CineMedia(NCM)達成協議,在7月新增「白金時段」廣告,即是於電影開場前播放至少5分鐘非電影廣告及30至60秒高價廣告,連同原有預告片與品牌宣傳,令前置內容長達25至30分鐘。

但對芝加哥AMC放映電影《28年後》的調查顯示,電影觀眾對漫長的廣告極為反感,僅20%觀眾於正式開場時間入座,12分鐘後仍只達70%,這要直到正片開始前一分鐘,觀眾才終於全部進場,此現象在洛杉磯更為明顯。報道指,觀眾準時入場看戲的率,從55%大跌至42%,36%觀眾坦言故意遲到以避開廣告與預告片。

 

不少美國網民在社交平台上抱怨,AMC戲院開場前狂播30分鐘廣告,令人討厭。有網民質疑戲院商最終會自食其果,甚至形同「慢性自殺」,因為這會令到更多戲迷放棄去戲院,寧願在家看串流影片。

不過不少香港網民認為,香港戲院面臨的寒冬比美國戲院更嚴重,也許仿效美國「在電影播放前(或甚至在播放電影中途)賣廣告」,有機會拯救到香港戲院。因自2020年以來累計已有大約35間戲院結業或暫停營業。

 

其中創立逾50年的嘉禾院線(戲院)今年6月撤出香港,雖然當中20間由其他投資者接手,但數年下來銀幕數亦減少逾15%。部分結業戲院已改作其他用途,例如銅鑼灣Cinema City已改建為健身室,北角ACX戲院據報長期空置,重開無期。

近日香港戲院多採用減價方式自救,高先電影院早前出招,平日晚上7時前場次一律收取早場票價,最低只需50元;影藝戲院則推出「星期一優惠」,正價戲票全日劃一收費40元。此外,英皇戲院和MCL與多間銀行合作,提供信用卡買一送一、爆谷折扣等優惠。但究竟能否足以挽救香港戲院業,暫仍是未知之數。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