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和動物交流?百度研發動物情感轉譯人類語言技術,讓寵物開口說話
人類長久以來渴望理解動物的語言,與寵物或野生動物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百度近日申請的「動物語言轉換」專利,宣稱能利用人工智能將動物情感轉譯為人類語言,引發廣泛關注。此技術若能成功,可能根本改變人與動物的互動方式。
百度專利詳解:「動物語言轉換」技術原理
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期公布,百度旗下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了「動物語言轉換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專利。該技術整合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及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建構一套解碼動物情感的系統。
其運作流程主要包含四個步驟:
- 多模態數據蒐集:系統蒐集動物的聲音、行為模式(如姿態、動作)及可能的生理特徵數據。
- 數據處理與融合:對蒐集到的多源異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整合成統一格式供分析使用。
- 情感狀態分析與識別:利用AI算法分析融合數據,識別動物當下的情感狀態,如快樂、恐懼、焦慮等,並輸出情感識別結果。
- 語義映射與語言翻譯:將識別出的動物情感狀態,透過預設語義映射規則和NLP技術,轉換為人類可理解的語句。例如,狗的特定吠叫及行為可能被綜合判斷為「興奮」,並翻譯成「我想出去玩」。
該技術的潛力與現實
百度專利的核心在於將動物「情感」而非複雜「語言」轉譯為人類可理解的語句。動物的溝通系統與人類語言在結構和功能上有本質區別。因此,該技術更側重於解讀動物的情感信號,例如分辨貓叫是出於飢餓還是不適,而非翻譯其複雜思想。
即便如此,準確的情感解讀已具備顯著應用價值。對寵物飼主而言,能更準確了解寵物需求,提升動物福利。在動物行為學、野生動物保育等領域,此技術亦可作為輔助工具,助益科學研究與保育工作。
現有技術盤點:人與動物交流的現狀
在百度此專利前,人與動物的交流研究已取得一些進展,但多數仍處於研究或初級應用階段:
- 行為觀察與解讀:傳統動物行為學透過觀察動物的聲音、姿態等推斷其意圖和情感。
- 聲音分析技術:利用聲譜分析等工具研究動物叫聲的物理特性,尋找特定叫聲與行為或情境的關聯。鯨豚類、靈長類及鳥類的聲音溝通已有較多研究。
- 人工智能的初步應用:AI已被用於分析動物聲音和行為數據以識別模式。例如,AI被用於分析豬的叫聲判斷情緒,或解碼草原犬鼠的警報叫聲。
- 寵物穿戴設備:市面部分寵物智能穿戴設備能監測寵物活動數據,並聲稱可推測情緒,但準確性尚待驗證,多基於間接推斷。
未來展望與潛在挑戰
若百度「動物語言轉換」技術得以實現並應用,其潛在影響廣泛:
- 提升動物福利:更精準理解動物需求。
- 革新寵物產業:催生新的智能產品和服務。
- 促進科學研究:為動物行為學等提供新工具。
- 增強人與自然連結:可能提升對其他物種的同理心。
然而,技術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 技術準確性:情感識別和語言轉換的準確度是關鍵。錯誤翻譯可能導致誤解。
- 物種差異性:不同動物溝通方式差異巨大,開發普適性轉換器極難,或需針對性開發。
- 倫理考量:涉及動物「被理解」的權利,以及技術是否可能被濫用等問題。
- 過度擬人化風險:將動物情感簡單對應人類語言,可能過度簡化動物內心世界,產生誤導。
百度此項專利是人與動物溝通領域一次積極的技術探索。它結合前沿AI技術,展示了科技在增進跨物種理解方面的潛力。儘管實現真正無障礙的跨物種對話仍有長路,此嘗試本身代表了科技向善的努力。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