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國際科企大遷徙,微軟上海AI實驗室關門,巨頭為何低調逃離中國?

國際科企大遷徙,微軟上海AI實驗室關門,巨頭為何低調逃離中國?

News
By Shiney Xu on 02 Apr 2025

在中美科技大戰的背景下,微軟最近悄然關閉了其上海的AI實驗室,並且轉向其他市場,這一決策無疑反映了微軟在面對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時的戰略調整。這一撤出背後,究竟是戰略上的考量,還是無奈的選擇?是否象徵著更多外資企業將面臨類似的困境?香港是否能繼續扮演中外市場的橋樑?

AI實驗室的關閉背後:微軟的戰略轉型

根據多方報道,微軟已於近期低調關閉其上海AI實驗室,這對於該公司在中國的科技布局無疑是一次重大調整。該實驗室成立多年,曾是微軟在亞洲區域進行AI研究的重要據點之一。其撤出意味著微軟在中國的技術開發重心將進一步減少,尤其是在近年來中美貿易緊張以及科技領域的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這一決策顯得格外敏感。

微軟的撤離並非孤例。隨著中國政府加強對外資企業的監管,越來越多的美國科技公司選擇縮減或撤出中國市場。去年,谷歌、蘋果等公司也開始逐步調整其在中國的業務布局,部分業務甚至選擇向東南亞等地轉移。這些變化背後,無疑是全球地緣政治格局變動的結果,也反映出企業在全球化運營中的新考量。

為何撤離?地緣政治與商業風險的雙重壓力

微軟的撤離策略,很大程度上受到中美科技戰的影響。2024年,美國商務部將53家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名單,限制其獲取美國技術,這讓在華運營的美國企業面臨合規挑戰。同時,中國政府2021年頒布的《反外國制裁法》也提高了外企的政治風險。對微軟來說,中國市場固然龐大。但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與監管壓力,讓這塊蛋糕變得越來越燙手。與其冒險,不如將資源投向更可控的地區,例如東南亞,微軟已在2024年宣布加大對馬來西亞與泰國的AI基礎設施投資。

微軟並非個例。近年來,許多美國企業加速撤離中國。根據美國商會2024年報告,超過25%的在華美企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減少投資,科技與製造業尤為明顯。蘋果將部分iPhone生產線轉移至印度,目標到2027年印度生產25% iPhone;特斯拉縮減上海超級工廠擴建計劃,轉向加大對美國與德國工廠的投入。這顯示,美國企業正推動供應鏈多元化與風險分散。

但形勢也並非完全如此嚴峻。根據中國美國商會《2025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53%的在華美企計劃增加2025年投資,比2024年增長1個百分點。華南美國商會的報告顯示,76%的企業計劃在中國再投資,其中6%的企業再投資預算超過2.5億美元。

不過,隨著中國市場競爭環境變化,外資企業仍會面臨不少挑戰。本地企業崛起和中美貿易摩擦,讓外企需要應對更多監管和市場壁壘。微軟和其他美國公司也在調整在中國的業務模式,轉向其他新興市場。

在此背景下,香港作為中國與全球市場的橋樑,未來也可能面臨類似的挑戰。儘管香港的科技市場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國際化環境,但隨著中國市場政策的變化,香港或許將成為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過渡點。然而,這樣的角色是否能長期維持,仍然取決於全球市場和中美關係的發展。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