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褲天皇的挑戰,106億美元收入難救股價,Lululemon怎麼了?
加拿大運動服飾巨頭Lululemon於3月27日發布2024財年年度財報,交出了一份看似不錯的成績單:全年淨收入達106億美元,同比增長10%,淨利潤更飆升20%至20.5億美元,稀釋每股收益14.64美元。然而,這份亮眼數據背後,卻未能阻止股價在盤後交易中暴跌近10%。這場戲劇性轉折,讓人不禁問:為何一份超越市場預期的財報,換來的卻是投資者信心崩塌?
美洲市場疲軟:核心戰場失守?
Lululemon的增長故事並非全面開花。財報顯示,2024年其國際市場淨收入增長34%,其中中國大陸市場更以41%的驚人增速成為亮點。然而,作為品牌大本營的美洲市場,卻顯得步履蹣跚。2024年美洲淨收入僅增長4%,可比銷售額(即同店銷售)甚至下滑1%。這一數據與國際市場的強勢形成鮮明對比,也暴露了Lululemon在核心市場的隱憂。美國作為其收入來源的77%,如今卻因消費者信心低迷、競爭加劇及產品創新不足而增長停滯。首席執行官Calvin McDonald坦言,通脹壓力與經濟不確定性正影響美國客流量,特別是女性運動休閒服飾領域的競爭日益白熱化。
國際擴張救場:中國市場成新希望
反觀國際市場,尤其是亞太地區,Lululemon正迎來黃金期。財報顯示,截至2024財年底,中國大陸的門店數量達到151家。全球新增56家自營店,目前已有767家門店。這不僅反映了品牌對新興市場的野心,也凸顯其試圖通過全球化布局分散風險的策略。有分析指出,中國消費者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與Lululemon的高端定位不謀而合。然而,這種增長是否足以抵消美洲市場的疲軟,仍是未知數。專家警告,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可能帶來供應鏈成本上升與地緣政治風險,尤其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
前景指引失望:投資者信心動搖
更令市場震驚的是Lululemon對2025財年的保守展望。公司預計2025財年收入將介於111.5億至113億美元,增長率僅5%-7%,遠低於2024年的雙位數增長;每股收益預計為14.95至15.15美元,增幅僅2%-3%。這一指引遠低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15.52美元,引發投資者對品牌長期成長性的質疑。
社交媒體上,網民紛紛吐槽:「財報明明不錯,為何前景這麼悲觀?」「美國市場拖後腿,國際救場能撐多久?」有評論精警指出:「Lululemon像是個縣城貴婦,穿著光鮮卻掩不住內裡的疲態。」Lululemon面臨的挑戰反映了高端運動服市場的競爭加劇。隨著消費者選擇增多,品牌需滿足更多元化需求,包括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運動性能。
香港「瑜伽褲貴婦」熱議:身份象徵還是泡沫?
在香港,Lululemon早已不只是運動品牌,而是中產階級的身份標誌。其銅鑼灣旗艦店開業時,曾引發排隊搶購熱潮,網民戲稱其瑜伽褲為「港女秋褲天皇」。然而,隨著財報風波發酵,本地討論轉向質疑:「貴到離譜,值唔值這個價?」這場爭議不僅關乎價格,更折射出消費升級與經濟壓力的矛盾。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