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女王周群飛再出擊,藍思科技赴港上市,如何從果鏈龍頭到全球競爭者?
藍思科技,這家市值逾1200億人民幣(下同)的A股「果鏈」巨頭,早前宣布擬發行H股,計劃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這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一步,更揭示了其背後創始人周群飛帶領公司衝刺全球化的雄心。作為全球消費電子玻璃龍頭,藍思科技此舉究竟意味著什麼?
從果鏈到全球舞台:藍思的轉型之路
藍思科技成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湖南長沙,以手機玻璃起家,2015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憑藉與蘋果的深度合作,公司一度被外界稱為「果鏈三巨頭」之一。然而,過度依賴單一客戶的風險在2016年顯露,當時蘋果銷量下滑拖累藍思業績,股價更在2018年暴跌逾七成。痛定思痛,藍思近年積極多元化,客戶拓展至華為、小米、特斯拉等,產品線也從手機玻璃延伸至汽車智能座艙、人形機器人與AI眼鏡。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98.97億元,同比增長28.27%;實現歸母淨利潤36.24億元,同比增長19.94%。此次赴港上市,藍思計劃募集10至15億美元,資金將用於全球化產能布局、產品多元化及智能製造升級,顯示其不甘於僅做「蘋果影子」的決心。
周群飛:從打工妹到玻璃女王的逆襲
說到藍思,就不能不提創始人周群飛。這位1970年出生於湖南湘鄉的「中國女首富」,身家如今達635億元,卻有著草根到極致的出身。15歲輟學南下深圳打工,她從流水線工人做起,靠自學與毅力掌握玻璃加工技術。2003年創辦藍思後,她抓住智能手機興起的風口,與摩托羅拉、蘋果等巨頭合作,帶領公司市值一度突破千億。網友「湖南老鄉」在社交媒體感慨:「從初中輟學到身家百億,周群飛是真正的中國夢代言人。」她的故事不僅激勵人心,也讓藍思的二次上市蒙上一層傳奇色彩。
看好還是唱衰?
藍思赴港上市的消息一出,網上議論紛紛。有投資者樂觀表示:「港股機構多,藍思技術硬,能拿更高估值!」數據顯示,藍思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達58.62%,赴港上市確實有望吸引國際資金。然而,也有聲音質疑:「果鏈風險還在,多元化能不能穩住?」一位財經博主分析:「藍思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布局是亮點,但市場競爭激烈,資金壓力不小。」這些討論反映了市場對藍思轉型的期待與擔憂並存。
香港的「估值狂熱」與啟示
若藍思成功登陸港股,將成為又一家「A+H」企業。近年,港股IPO熱潮不斷,2024年募資875億港元,美的集團上市更創下356億港元紀錄。香港的「估值狂熱」曾引發熱議,有人戲稱其為「內企提款機」,也有人認為這是國際化必經之路。藍思此舉能否複製美的成功,還是淪為資本泡沫?答案或許藏在周群飛的下一次敲鐘中。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