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資公司建曼谷無樑新樓 地震倒塌恐百人罹難 胡錫進質疑大樓偷工減料帖文被刪
緬甸上周五的7.9級強烈地震,竟導致千里之外的泰國曼谷出現嚴重死傷!事緣「中國中鐵(0390)」旗下子公司「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有份參與、僅以21億泰銖(約4.9億港元)超平造價去承建的一幢的30層高辦公大樓,成為地震中曼谷唯一完全倒塌的大廈,導致至少17名工人死亡,逾80人失蹤,失蹤恐已罹難。事件揭該大廈疑為減成本及加快施工,採用了「無樑結構」,遂引發是否「豆腐渣工程」的爭議。泰國當局已要求徹查意外,中國中鐵股價今早曾大跌11.5%,低見3.37元,外界憂中鐵或須作巨額賠償。
事件並在中國再引發言論審查風波,因地震發生後,《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發文,質疑「這座倒塌大樓的質量8成有問題」,又形容塌樓的短片為「老胡從即時新聞上見過的最慘烈的大樓被震塌的情景」。他解釋,曼谷當時震感並不強烈,加上離緬甸震央甚遠,建築卻瞬間崩塌,暗示品質有問題。然而,這篇評論很快在微博下架,僅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等保留紀錄。
與此同時,中鐵十局迅速刪除了早前慶祝上述30層高大樓封頂的舊文章及圖片。這座大樓曾被中鐵十局稱為「在泰國發展的一張名片」,如今卻因倒塌事件成為負面焦點,外界關注會否影響中國「一帶一路」國策的發展及聲譽。
引發風波的,是曼谷地震中唯一倒塌的多層大廈,它是泰國新建審計局辦公大樓,由意大利泰國開發公司及中鐵十局合力承建(中鐵十局約5成),承建費用僅為21億泰銖(約4.9億港元),比香港建一條元朗大型天橋(17億港元)的造價竟還要平7成,外界遂質疑是否「將貨就價」。
該大樓早前已經封頂,正在安裝玻璃幕牆。由於仍在施工,故上周五大地震導致大樓倒塌時,近百工人受災,至少17人死亡,逾80人失蹤,恐凶多吉少。但有網民慨嘆,這其實已是「不幸中之大幸」,因假如大樓入伙後才地震及塌樓,死傷恐逾千人。但更令人感慨的是,距離倒塌大樓不遠處,一幢已有30多年歷史的爛尾樓「Sathorn Unique Tower」卻安然無恙。這座因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停工的建築,雖然長期荒廢,但在此次地震中未見明顯損壞。有泰國網民感慨:「30年的爛尾樓都沒倒,21億蓋的新樓卻塌了,真是諷刺。」專家分析,傳統鋼筋混凝土結構搭配較保守的設計,或許比新樓過於追求成本效益的做法更能抵禦地震衝擊。
事件尚未平息,3月30日又傳出新風波。泰國警方在倒塌現場拘捕了數名疑似與中鐵十局相關的人員,據報他們非法潛入已被封鎖的災場,帶走部分文件與證物,被質疑是否欲蓋彌彰。這些被捕者真實身分與動機尚未公開,但泰國總理佩通坦早前已宣布曼谷進入緊急狀態,並表示將徹查塌樓事件,包括建築設計、施工過程及材料使用是否存在違規,當局則強調會不惜一切代價查明真相及追究責任。
今次曼谷塌樓意外,迅即引發全球關注,矛頭直指工程質量與「無樑樓板」設計的安全性及抗震能力。這座位於曼谷洽圖洽區的倒塌大樓採用了「無樑樓板」(flat-plate structure)設計,這是一種常見於低成本建築的結構,通過省略橫樑來降低造價並加快施工速度。
然而,地震專家指出,無樑樓板在抗震性能上存在先天弱點。「這種設計在垂直承重上表現不錯,但在面對地震的側向力時,缺乏足夠的韌性與抗剪力,容易導致結構崩塌。」他解釋,緬甸強震產生的長週期地震波傳至曼谷,與當地鬆軟的土壤和建築高度產生共振效應,可能放大震動對高樓的破壞力。
泰國塌樓內地網民在微博與小紅書上引起議論紛紛,有網民批評:「豆腐渣工程又出口了,丟臉丟到國外。」另有網友質疑:「中鐵十局的建築連地震都扛不住,還好意思說是一帶一路的名片?」更有甚者諷刺:「這就是中國速度,蓋得快塌得更快。」不過,也有少數人為中鐵辯護,認為「地震是天災,不能全怪施工方」,但此觀點很快被反駁:「為什麼別的樓沒事,就你塌了?」
香港網民則更傾向於質疑制度性問題。有網友在連登討論區寫道:「中國基建靠低價搶市場,材料差、監管鬆,結果就是這種災難。」另一人補充:「胡錫進講真話都被封,內地連承認問題的勇氣都沒有,點解仲要信中國製造?」整體而言,中港網民對事件多持負面態度,對中國企業的海外形象深感失望。
其實類似的「一帶一路」中國廉價基建質素爭議,已非首次發生。例如,厄瓜多爾由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承建的科卡科多辛克萊水壩,耗資27億美元,2016年竣工後卻出現數千條裂縫,雙方互相指責不是;巴基斯坦尼肋姆-吉魯姆水電廠供水隧道也在使用4年後關閉,原因同樣是結構裂縫。雖然未能斷言錯在哪方,但工程若造價過低,據國際經驗總難免會出問題。
受事件影響,中國中鐵股價(0390)連續第二天下跌,今早跌幅更逾1成。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塌樓事件不僅損害公司聲譽,更可能導致泰國及其他國家重新審視與中鐵的合作項目。有證券分析師表示:「短期內,中國中鐵面臨訴訟風險與合同取消壓力,投資者信心受挫,股價仍有下行空間。」有分析師更擔心,若調查證實偷工減料,中鐵可能被列入國際黑名單,對其海外業務構成長期打擊。
對於散戶投資者,專家建議保持謹慎,密切關注泰國官方調查進展,並留意中鐵是否採取具體補救措施。有評論認為,若要挽回外界對中國建築的信心,中國官方與中鐵十局宜採取果斷行動。首先,公開透明的調查與問責至關重要,承認問題並承擔責任,才能重建信任。其次,加強海外項目的品質監管與國際合作,引入第三方認證機構,或許能提升公信力。最後,中鐵應該對受害者提供賠償,並承諾整改施工標準。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