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技術到體驗,智慧旅遊萬億商機在前,香港如何突圍而出?
當你走進香港的街頭,是否能想像手機一開,虛擬導遊便能帶你穿越時空,感受百年前的維多利亞港?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智慧旅遊的現實。香港是否能搭上這股數字化浪潮,重新吸引全球遊客?
從技術到體驗:智慧旅遊的崛起
智慧旅遊的核心在於科技賦能。旅客可以透過手機即時獲取景點導覽,甚至利用AR(擴增實境)身臨其境體會美景。聯合國旅游組織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國際游客數量達到14億人次,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國際旅游業整體收入達到1.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根據貝哲斯咨詢,2024年全球在線旅行社市場規模將達到642.15億美元,2024年至2029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0.15%。智慧旅遊將有望成為旅游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領域之一。
香港的優勢與隱憂並存
香港作為國際旅遊樞紐,具備發展智慧旅遊的天然優勢。2024年全年訪港旅客約為4500萬人次,較2023年上升31%,其中12月訪港旅客近426萬人次,按年上升8%。香港機場連續13年蟬聯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交通基建與科技應用能力不容小覷。然而,反向消費趨勢卻敲響警鐘:2024年港人北上人次高達8,191萬,幾乎是訪港旅客的兩倍。這可能警示香港旅遊吸引力下降,高成本與服務落後讓人轉投內地。
若要搭上智慧旅遊快車,香港需借鑑成功案例。例如,南韓首爾利用AI旅遊助手與智能導覽系統,2024年吸引外國旅客增長22%。香港可否複製這模式?專家分析,香港擁有先進的5G網絡與金融科技生態,若結合旅遊發展局推廣,推出如「智能旅遊一卡通」,整合交通、景點與消費數據,或能重振吸引力。但挑戰在於成本與執行力,中小企業能否跟上這波數位轉型仍是未知數。
數據說話:香港的潛力有多大?
據《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數據,2023年,旅遊業附加值佔本地生產總值為百分之2.6,為將近15萬名員工提供就業機會;其目標是在2029年提升旅遊業的增加價值至1200億港元,較2023年上升約60%。有人表示:「香港若推智慧旅遊,結合維港夜景與中西文化,絕對是獨門賣點。」然而,也有聲音質疑:「技術有了,但服務態度跟不上,旅客還是會走。」這反映出香港需在硬實力與軟實力間找到平衡。
說到香港的「智慧旅遊夢」,有人曾誇張預言:「未來每位旅客下機即獲AI管家全程陪遊,連飲茶都自動推薦最佳茶肆!」這想法雖天馬行空,卻在網上掀起熱議。2024年,一場關於「香港旅遊是否過時」的討論在社交媒體發酵,逾萬人參與,意見兩極。有網友笑稱:「智慧旅遊若只用來推高價商場,香港還是老樣子。」這提醒我們,技術雖強大,真正留客的,還是獨特的港式魅力。
香港能否在智慧旅遊萬億市場中分一杯羹?答案取決於創新與執行。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座城市如何用智慧重塑旅遊未來。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