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白蝕症患者平均 2.4 年確診  治療屢碰壁引發情緒病  本港引入嶄新療法助患者紓緩身心負擔

白蝕症患者平均 2.4 年確診 治療屢碰壁引發情緒病 本港引入嶄新療法助患者紓緩身心負擔

Market Information Media OutReach
By Media OutReach on 27 Mar 2025
Media OutReach is the first full-service newswire company in Asia Pacific offering a totally integrated service of press release distribution and media monitoring with analysis service for the public relations and investors relations communities. Founded in 2009, the company is headquartered in Hong Kong with office in Singapore.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3月27日 - 關注白蝕症教育專家小組成員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醫生及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今天透過新聞發佈會加強公眾對白蝕症的認識,及此症對病人的情緒影響。他們指出白蝕症易與其他皮膚科疾病混淆,如身體出現不尋常白斑,應儘早諮詢醫生建議,並強調醫學界最近治療白蝕症已出現新突破,可有效減輕患者所承受的身心負擔。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醫生(左)及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右)指白蝕症易與其他皮膚科疾病混淆,如身體出現不尋常白斑,應儘早諮詢醫生建議。他們強調最近治療白蝕症出現新突破,可有效減輕患者面對的身心負擔。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醫生(左)及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右)指白蝕症易與其他皮膚科疾病混淆,如身體出現不尋常白斑,應儘早諮詢醫生建議。他們強調最近治療白蝕症出現新突破,可有效減輕患者面對的身心負擔。


白蝕症影響本港約 1%人口,估計香港至少有約70,000 名患者。但研究指出,患者平均需要 2.4 年才確診,而且治療過程屢屢碰壁而令他們失望放棄,繼而引發情緒病,令白蝕症病人患抑鬱症的機率為一般人的 5 倍。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提醒,白蝕症有不少治療方法,今年香港更引入嶄新的治療藥物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因此患者應及早諮詢醫生意見,減低因白蝕症帶來的身心負擔。

白蝕症患者面對多重挑戰

白蝕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其主要成因是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黑色素細胞,導致身體出現白斑。根據多項國際研究發現,白蝕症患者經常面對以下挑戰:

1. 難以確診 延誤治療
有國際的研究發現,平均需要 2.4 年才確診,因而延誤治療。

2. 誤以為無藥可醫
根據研究顯示,有約57%患者以為白蝕症無法治療,44.6% 的患者更決定放棄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

3. 治療過程屢屢碰壁 對新療法需求殷切
有研究顯示,一半患者對目前的治療不滿意,49%患者指正接受的治療沒有效果;94%的患者表示需要新的和改進的治療方法。

4. 患者抑鬱比例高

  • 有研究發現,超過一半(58.7%) 的白蝕症病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包括焦慮症(28.8%)和抑鬱症(24.5%)。
  • 白蝕症患者出現抑鬱症機率是一般人的 5 倍。


患者病情不被理解 易引發焦慮抑鬱

白蝕症不僅影響外觀,還給患者帶來嚴重的情緒困擾,這是白蝕症患者最常見的共病之一。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表示:「近年曾接觸了不少因白蝕症引發情緒困擾的患者。由於白蝕症發病的年齡多見於 10 至 30 歲之間,這對於年輕患者,尤其是女性來說,影響尤為深遠。她們正處於最在意自己外表的年齡,且很多時候病情是突然發作。由於難以確診及過往醫學界未出現有效治療,令患者飽受煎熬,因而出現焦慮和抑鬱的症狀。」

李靖國醫生表示,以往許多患者常被告知白蝕症無藥可治,而身邊的家人、朋友也可能覺得白蝕症不痛不癢,只是皮膚變白,認為當時人無需如此焦慮。「事實上,身邊人未必能理解病人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是白蝕症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鬱症的原因之一,甚至可能因此而產生輕生的念頭。」他指出,壓力可能會觸發或加重白蝕症的病情,如果不正視問題,患者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導致皮膚和情緒問題持續惡化。」李靖國醫生解釋。


新治療方案獲國際認可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醫生指出:「白蝕症常被誤診成汗斑或白糠疹等,但醫生可透過詢問病人病史,以及對皮膚進行仔細評估、皮膚活檢、血液檢查、伍德燈檢查等方法診斷病人是否患上白蝕。」他表示,許多病人由於誤以為白蝕症無法控制,或曾嘗試多種治療方法而未見顯著效果,毅然放棄治療。

陳俊彥醫生表示,雖然白蝕症無法完全被根治,但仍有不少治療方法可協助改善病情。過去白蝕症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紫外線光學治療、外塗類固醇類藥物及口服類固醇等。靶向性治療例如非類固醇外塗 JAK 抑製劑是近年新引進的治療方案。陳俊彥醫生解釋:「外塗JAK 抑製劑-蘆可替尼乳膏透過阻截自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黑色素細胞,從而讓黑色素細胞重新活躍,讓患者白斑位置可逐漸轉回正常膚色。」

非類固醇外塗JAK 抑製劑-蘆可替尼乳膏(Ruxolitinib cream) 是首款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批准的處方藥膏用於成人及 12 歲以上兒童的非節段型白蝕患者作局部治療,並於今年正式引入香港。 國際研究證實,外塗JAK 抑製劑-蘆可替尼乳膏在整體治療效果能為病人帶來新的希望,約 30%患者治療 24 周後,臉部非分節型白斑指數(F-VASI)改善率高達 75%以上,一半患者改善率達到至少 50%10,如治療達 52 周,更有超過一半人的改善率達 75%以上。

總結及建議

白蝕症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見及此,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醫生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提供以下三項建議:

1. 確診需及時
由於白蝕症容易跟其他皮膚科疾病混淆,因此如病人身體上出現不尋常的白斑,應儘早諮詢醫生建議,減少延誤治療的機會。

2. 公眾教育增認知
公眾對白蝕症的了解有限,往往難以理解患者的情緒影響。因此,加強公眾教育非常重要,可以讓公眾及患者的親友更設身處地了解和體諒他們的情感。事實上,在親友的支持下,可以減輕患者因情緒困擾而引起的皮膚狀況惡化。如果親友察覺到患者出現焦慮或抑鬱的症狀,應及早鼓勵他們尋求精神科專科醫生的幫助。

3. 嶄新治療為病人帶來希望
過去很多病人均誤以為白蝕症無法治療,但近年醫學的進步,治療白蝕亦出現新突破,如使用外塗 JAK 抑製劑-蘆可替尼乳膏,更是獲國際臨床驗證、治療效果理想的新選擇。Hashtag: #白蝕症 #白蝕 #白斑症 #白癜風 #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非類固醇外塗JAK抑製劑 #蘆可替尼乳膏 #陳俊彥醫生 #李靖國醫生 #焦慮 #抑鬱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