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港元貶值 轉投美元恐如自掘墳墓 黃金及港股成最佳對沖工具
上周五(8月22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上,發放了「鷹轉鴿」的利率政策取態,市場憧憬9月美息下調,各種資產包括美股、加密貨幣、金銀價格、油價集體上揚。到周一(8月25日)中港股市開市,升勢延續,恒指創出4年高,內地上證指數亦創出9年高。貨幣市場上,英鎊、歐元、日元、人民幣,亦於上周五全線上揚。
美元是極少數例外,上周五單日下挫近100個點子,7月升幅幾近完全抹掉,季度技術走勢再次跌出上升通道,9月萬分關鍵,若跌勢進一步加劇,無法收復失地,迎來的將會是數以年計的貶值潮。小弟對上兩篇「港元脫勾論興風作浪」已說得十分清楚,奇怪的是,仍有人在留言中籲沽港元買美元。小弟估計,對即將來到的港元貶值潮,有些人心急如焚,希望引導輿論,瓦解聯繫匯率,不過相信不會成功!
面對港元貶值,除了自挖墳墓(兌換美元),有何良策應對?其實,市場一早給出了答案,只要對比上兩季美元貶值潮下的各類資產表現便一目了然。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兩個季度美元匯價下挫11%,其他資產表現如下:
資產市場 升跌幅度百份比
黃金 +24.62%
港股恒指 +19.37%
美股三大指數 +3.7%至7.33%
A股 +0.04%至2.78%
日元 +9.24%
英鎊 +9.56%
歐元 +13.44%
人民幣 +2.47%
比特幣 +18.05%
油價 -9.63%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1.42%
貨幣類資產表現出眾,尤其黃金、比特幣,前者升24.62%,後者升超過18%。黃金仍然是對沖美元貶值的頭號工具,如果由1972年金本位解體算起,半世紀以來,美元對黃金大概貶值了100倍,解體時每安士黃金35美元,來到2025年8月金價徘徊於3400-3500美元,美元的持續增發是這種長期趨勢的底層邏輯,另一是美國政府的財政管理,將來有機會詳談。
教人意外的是港股,恒生指數比比特幣表現更優,升了19.37%。其次,內地A股及美股三大指數也可沖對美元貶值。港股大升可能與過去數年跌過龍有關,但同時透視了一個道理,貨幣貶值下,股市表現通常不錯。這不是香港獨有現象,過去很多貨幣大貶的國家,股市表現都相當不錯,例如阿根廷Merval指數,由2022年約8萬2千點升至2025年6月的280萬點。
貨幣嚴重貶值的另一面是物價急速飛漲(通脹),人們傾向不儲蓄,獲得收入後會盡快將手上現金兌成有用實物或有實際價值的資產,例如公司股票,背後反映的是上市企業的資產、生產資料。
金融機構、銀行等貸款機構同時會盡量提高借貸利率,彌補他日收回貸款時金錢購買力的流失,這構成了上兩季度香港房地產市場Call Loan潮一個重要因素,兩季貶值潮內,反映香港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表現差勁,下挫了1.42%,完全對沖不了港元貶值帶的風險,歸根到底就是背後巨額的債務。
Call Loan潮引發的劈價潮、蝕讓潮,成為全城熱話,不少網絡KOL以此為題材,將香港經濟說到天要塌下來似的,其實小弟眼中,只是美元、港元貶值潮下的資金流動罷了,為什麼一定要物業價格上升才代表香港經濟好,股市上揚就代表不了?說到底就是有太多人迷信港樓市場長升長有定律,投資失誤而已。資金如水,資產如池,港元貶值下,資金「良禽擇木而棲」,棄債務龐大的物業市場,流入港股水池,乃正常經濟現象。
林祖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