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前巨獸將重返地球? 美企成功培育「長毛鼠」 目標3年後復活長毛象!
美國生物科技初創Colossal Biosciences成功培育帶有猛獁象基因特徵的「長毛鼠」,並宣稱計劃在2028年「復活」長毛象,方法是將亞洲象的基因組改造出長毛象的特徵。他們希望透過亞洲象代孕(或未來的人工子宮)孕育經編輯的胚胎,使誕生的幼象具備厚毛皮、耐寒脂肪層等猛獁象特質。
研究團隊以基因編輯技術將猛獁象的基因導入老鼠胚胎,成功培育出具有長毛象部分特徵的實驗鼠後代。
科學家編輯了多個與毛髮生長和脂肪代謝相關的基因,使這些小鼠長出更長、更濃密的毛髮並增加耐寒脂肪。經代孕母鼠孕育,團隊在多輪實驗中產下了數十隻「長毛鼠」,證明同時改造多個基因以重現史前動物特性的可行性,這也是復活長毛象計劃的關鍵突破。
儘管有長毛鼠的成果打底,跨越到大型哺乳動物仍存在巨大挑戰,例如如何確保胚胎在漫長孕期內順利發育並安全分娩。 如果長毛象真能重返北極苔原,支持者認為牠們可透過踩踏和覓食行為恢復草原生態,減少永凍土融解,甚至有助減緩氣候變遷。批評者則提醒,現代生態環境已與史前不同,貿然引入大型物種可能產生難以預測的生態衝擊,因此需先經小規模驗證再慎重推行。
科學界對此成果也看法不一。許多研究者認為培育長毛鼠是復活猛獁象的重要一步,但也強調距真正復活整個物種尚有巨大技術鴻溝。一些專家稱讚多基因編輯的創新,但也有聲音質疑應優先保護現存瀕危物種,而非投入資源在“復活”已滅絕的動物上。
倫理方面,後續計劃涉及瀕危亞洲象作代孕母體引發爭議。動保人士擔心這會給大象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風險,並質疑新生的長毛象幼崽能否獲得應有的照顧與社會化。研究團隊表示正研發人工子宮等替代方案,以減少對活體大象的依賴,但該技術目前尚未成熟。此外,目前在基因編輯和復育滅絕物種方面缺乏明確法規,未來長毛象若真的復活將帶來全新監管難題。
這消息在媒體和公眾間也引發了熱烈反響,不少文章稱其為「復活猛獁象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討論其中的爭議。有媒體指出長毛鼠僅復現了猛獁象部分特徵,離真正的長毛象仍遠;也有評論聚焦倫理風險,提醒需避免重蹈《侏羅紀公園》的覆轍。
在社交媒體和論壇上,觀點則呈兩極分化:支持者為生物科技的突破感到振奮,認為這代表人類有機會糾正過往導致的物種滅絕;反對者則擔心人類“玩弄自然”,主張應專注拯救現有物種而非復活史前生物。動物保護團體也呼籲審慎行事,強調實驗的每一步都需顧及動物福利和生態平衡,你對此又有何想法呢?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