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Alef飛天車公開試飛成功 盛惠230萬 3千人排隊買 馬斯克想買起它?
飛天車快夢想成真?美國Alef Aeronautics的Model A電動飛天車早前於美國加州一條偏僻公路,完成首次公開試飛,並由CEO Jim Dukhovny親自駕駛。這次試飛不僅實現了「垂直起降」,還飛越了作為障礙物的地面汽車。該款飛天車售價30萬美元(約234萬港元),最快今年第4季生產,現已有逾3,300名富人輪候購買。有傳馬斯克或Tesla(TSLA)正考慮入股或收購Alef,又或是與它進行技術合作,令Tesla可「如虎添翼」。
中美則勢將掀起飛天車大戰,Alef在國際市場上至少有4大勁敵,包括美國的Joby Aviation及Archer Aviation,其中Joby專注eVTOL空中計程車,已於2024年獲FAA認證,及計劃2026年起商業營運,市值達20億美元,它背後有Toyota豐田及Delta航空支持;中國方面,已獲中國民航局批准生產,售價僅為Model A三分之二(20萬美元)的億航智能無人駕駛車威脅最大,此外還有小鵬匯天的X2及X3飛天車,同樣打算於2026年商業化。
綜合中、美傳媒報道,馬斯克極關注的Alef Aeronautics創造了歷史。Alef CEO Jim Dukhovny在美國一條偏僻的公共道路上親自試飛,測試了飛行汽車Model A原型車的功能,包括完成垂直起降、越過障礙物等重要動作。從影片可見其飛行甚平穩,噪音亦較其他公司產品為低,標誌著飛天車從科幻走向現實的重要一步。
與中國小鵬及其他中國飛行汽車不同的是,Alef Model A各方面都更為先進。例如它更接近「真車形態」,沒有外露式的螺旋槳(隱藏式八旋翼及網狀車身),造型上更貼合汽車的傳統設計。汽車中間的駕駛艙更採用球形設計,飛行時會自動調整駕駛艙方向央。該款飛行汽車既可以城市公路行駛,也不需要跑道,即能在普通馬路甚至停車位垂直升降,極為方便。
由於採用類似Tesla的4680高階高密度電池,Alef Model A在充萬電的情況下,水平飛行距離最高可達177公里,地面行駛續航力更可達322公里。更重要的是它擁有避障技術及彈道降落傘,大幅提升安全性和穩定性。Model A售價30萬美元(約233萬港元),目前已經獲超過3,300個訂單。Alef計劃在2025年第四季度開始生產Model A,然後進行首批交付。
有趣的是,雖然過去多次傳出馬斯克或Tesla有份投資Alef Aeronautics,但馬斯克旗下xAI的Grok3聊天機械人,卻向BusinessFocus記者澄清並無此事。它引述2022年10月路透社報道,指Alef其中300萬美元的早期種子資金,來自Tim Draper基金的投資,而Tim Draper曾是Tesla與SpaceX的早期投資者。故外界常因Draper與馬斯克的淵源誤認為馬斯克參與其中,但Grok 3指Alef官方已多次否認此說。
儘管如此,有分析師認為Alef的發展,受到馬斯克與Tesla的密切關注。Wedbush證券分析師Dan Ives表示:「馬斯克對未來交通的洞察力無人能及,Alef的飛天車技術可能成為Tesla擴展版圖的參考。」馬斯克曾於2017年質疑飛天車的實用性,但Alef的低成本設計(未來Model Z售價或僅3.5萬美元)與高效能源利用或許能改變他的看法。
有分析師認為,若Tesla未來涉足飛天車市場,它極可能通過收購(如Alef)或技術合作實現,而非自研。這對Tesla的好處在於強化其未來出行霸主地位,並開拓低空交通市場,進一步提升品牌估值。對Tesla股價而言,短期影響有限,但若飛天車於2030年前商業化,Tesla憑藉技術與市場優勢有望推動股價長期上漲。
不過大行對馬斯克是否有意競逐中國「低空經濟」的看法分歧。Morgan Stanley認為:「馬斯克更專注於全球市場,而非單一瞄準中國,但中國的低空經濟規模與政策支持可能促使他間接關注。」中國低空經濟預計2025年達1.5萬億元人民幣(逾2,060億美元),2030年或增至3萬億元,涵蓋飛天車、物流無人機、空中旅遊及應急救援。至於美國低空經濟的市場,2025年估計約為500億美元,2030年可達1.5萬億美元,主要集中於城市空中交通與國防應用。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