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克48小時通牒! 要求公務員交工作匯報 違者視為自動辭職
美國富商馬斯克(Elon Musk)以其新角色——美國政府效率部門(DOGE)負責人,對聯邦政府員工發出一項震撼指令,要求所有員工在48小時內提交過去一周的工作匯報,未能回應者將被視為自動辭職。此舉迅速引發熱議,不僅牽動約200萬名公務員的神經,也讓外界開始關注馬斯克如何將企業管理思維應用於政府運作。
事實上,這並非馬斯克首次針對政府效率發聲。自特朗普於2025年初就職後,他任命馬斯克與企業家維韋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共同領導DOGE,目標是削減聯邦支出、提高行政效率。馬斯克曾公開表示,美國政府存在大量冗員和低效現象,承諾將採取激進措施實現改革。此次48小時工作匯報的要求,正是他上任後的首個重大行動。
據悉,這項命令涵蓋約200萬名聯邦僱員,涉及國防部、教育部、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等多個機構。員工需提交的報告不僅是簡單的工作總結,還需具體列出完成任務的細節。這一突然舉措讓許多公務員措手不及,因為周末時間緊迫,且部分員工可能難以迅速整理出詳細記錄。
此舉在美國社會和網絡上引發了激烈爭論。支持者認為,這是對長期低效的政府官僚體系的一次必要衝擊。一些評論指出,聯邦員工中存在「混日子」現象,馬斯克的硬派作風能迫使他們提高生產力,甚至自願離職,從而減少財政負擔。
另一方面,反對聲音則猛烈抨擊這一做法過於苛刻、不切實際。批評者認為,48小時的期限過短,許多基層員工的工作內容難以量化,且周末強制加班違反勞動權益。此外,有人質疑馬斯克是否有權直接開除公務員,因為美國聯邦員工受法律保護,解僱需遵循特定程序。
網絡平台的反應同樣兩極化。部分用戶稱讚馬斯克「以企業精神治國」,認為這是對納稅人負責的表現;但也有聲音諷刺這是「億萬富豪的高壓統治」,擔心此舉只是裁員的前奏,可能進一步削弱公共服務能力。
馬斯克此舉背後有幾層考量。首先,這是他對特朗普削減政府開支承諾的直接兌現。DOGE的設立目標是到2029年減少2萬億美元的聯邦預算,而裁減冗員被視為重要途徑之一。通過設置高壓門檻,馬斯克試圖篩選出「不配合」或「低效」的員工,為後續裁員鋪路。其次,這也是他將特斯拉和SpaceX的管理風格引入政府的嘗試。在私營企業中,馬斯克以嚴苛著稱,曾要求員工每周工作80小時以上,並迅速淘汰不達標者。他顯然希望用類似方式重塑政府文化。
這項命令還有心理戰的意味。通過製造緊迫感和不確定性,馬斯克可能意在促使部分員工主動辭職,從而避免直接解僱帶來的法律糾紛。他此前已向聯邦員工提供過自願離職的選擇,此次匯報要求可視為對不願配合者的「最後通牒」。
短期內,這項要求可能導致一定程度的混亂。許多員工或因無法及時回應而被記錄為辭職,進而引發人事空缺,影響政府部門的正常運轉。特別是在醫療、教育等關鍵領域,人員流失可能削弱公共服務能力。長期來看,若馬斯克成功推動這一模式,政府運作可能更趨企業化,效率或有所提升,但也可能犧牲穩定性和公平性。
然而,實際執行效果存疑。美國公務員體系有嚴格的勞動保障,馬斯克的命令是否具備法律效力尚未明確。若員工集體抵制或提起訴訟,可能迫使政府重新調整政策。此外,48小時的期限過於激進,可能適得其反,讓更多員工選擇對抗而非服從。
這一事件是特朗普政府「小政府」理念的縮影。馬斯克的加入不僅帶來資金和技術背景,更將其企業家思維注入政策制定。他此前在特斯拉推行過類似的「高壓篩選」,如今試圖將其放大到國家層面。然而,政府與企業的本質差異——前者需平衡效率與公平,後者只追求利潤——可能成為改革的障礙。
未來數天,這項命令的執行結果將成為焦點。若成功,馬斯克可能進一步擴大影響力,甚至推動更大規模的裁員計劃;若受阻,他的改革藍圖或需調整方向。無論如何,這場「48小時風波」已標誌著美國政府運作模式的深刻轉型,其最終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