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市思維】黑天鵝失蹤 美股不斷創新高 無貨散戶悔恨兼進退兩難 怎麼辦?
歷史不斷重演,但投資者的情緒卻從未學會冷靜。股市再創新高,投資者再次陷入兩難:是該「上車」追逐漲幅,還是等待不可避免的市場回調?這種心理博弈讓人不禁聯想到一場持久的心理測驗,結論卻似乎早已寫在數據裡。
數字不會說謊,但它也不會安慰你
2023年,投資者已經見證了將近60次的股市新高,平均每四個交易日就有一次新高。過去十年,標普500指數創下了超過300次歷史新高。自1950年以來,10年區間內的平均新高次數為170次,而20年的平均達到319次。換句話說,從數據上看,股市新高不是異常,而是常態。
這聽起來令人安心?或許吧。但數據背後的現實是,新高中的某一次將是熊市來臨的最後一聲鐘響,這讓每一位投資者的神經都繃得更緊。畢竟,沒有人想在市場巔峰時砸下重金,然後眼睜睜看著資產縮水成零頭。
情緒 vs. 數學:誰贏了?
投資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市場本身,而是人類的情緒。當股市不斷創新高,手上握著一筆閒置現金時,焦慮和恐懼會迅速超越理性。市場的歷史數據固然重要,但在情緒面前,數學似乎總是先輸一招。
投資者必須承認,過去十多年的牛市確實讓人失去了平常心。從全球金融海嘨(GFC)以來,指數一路高歌猛進,而這種「順風車效應」讓投資者的心理逐漸滑向兩個極端:過度自信與過度懷疑。然而,正如數據反映的,股市的表現往往無法用短期情緒來預測。
規劃是唯一的救贖
若對於在新高時進場感到不安,那麼也許根本的問題並非市場,而是投資策略。投資本質上是一場長期博弈,而非短期押注。以下幾條建議或許可以幫助在情緒與理性之間找到平衡:
一,一次性全額投入:如果相信數據,並願意接受風險,那麼一次性投入是最符合「股市長期向上趨勢」的選擇。畢竟,市場大多數時間都是在上漲。
二,定期定額分批進場:這種策略適合那些想要分散風險、降低情緒波動的投資者。通過分批投入,可以避免「高點買入」的心理壓力,同時也為自己設置了一層「後悔最小化」的保護罩。
三,分散配置資產:股市不是唯一的投資選擇。將資金分配到股票、債券、現金甚至其他資產中,可以有效降低整體風險。雖然回報可能不如全股票組合,但這種策略至少讓你能睡個安穩覺。
完美決策是個謊言
投資者也必須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所有的投資決策都是基於不完全的信息。市場永遠充滿不確定性,完美的投資決策只有在事後才會顯得明顯。正因如此,提前制定計劃至關重要。當市場創新高時,計劃能幫助你避免臨時起意、隨意操作,從而減少感情用事的可能性。
巔峰之後:冷靜的智慧
股市新高固然讓人忐忑,但正如歷史的故教訓,這並不是市場的終點,而只是正常波動的一部分。投資者需要的是一份冷靜的頭腦和一套清晰的策略。或許正如經典的投資諺語所說:「最好的投資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與其糾結於是否會買在巔峰,不如專注於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長期計劃。
畢竟,市場的走勢無法控制,但你的行動卻可以。至於那些期待「完美時機」的人,或許只能等到市場的鐘聲敲響,卻發現自己仍站在場外,徒留唏噓。
李浩然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