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可一個月不浮出水面!中國『藍鯨號』入海,全球首艘高速潛航無人艇重塑海洋遊戲規則

可一個月不浮出水面!中國『藍鯨號』入海,全球首艘高速潛航無人艇重塑海洋遊戲規則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29 Apr 2025

廣東珠海的港口見證了中國海洋科技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藍鯨號」高速可潛無人艇,這艘流線型、充滿未來感的載具,在眾多期待的目光中首次滑入水中。它的問世,並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對傳統無人水面載具(USV)與水下無人載具(UUV)概念的一次顛覆性整合。

傳統上,高速性能與水下長航時潛伏能力,在無人載具設計中往往是相互制約的目標。追求水面高速需要優化的流體動力學外形與強勁的推進系統,而水下長時間潛航則要求極低的能耗、良好的靜音性能以及適應水下環境的結構設計。「藍鯨號」的突破性在於,它成功地將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能力集於一身。

據悉,「藍鯨號」可在水面以高速狀態航行,大幅縮短了部署反應時間。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潛航能力——它不僅能夠下潛至一定深度執行任務,更能在水下通過靜態懸浮等方式,實現長達一個多月(超過30天)的潛伏部署。這種特性,使其能夠根據任務需求,靈活切換工作模式:需要快速響應時,它利用水面高速機動;需要隱蔽觀察或持久作業時,則潛入水中,利用其超長續航力執行任務。

多元的應用場景

「藍鯨號」獨特的能力組合,使其有廣泛的應用潛力,有望大幅提升海洋作業的效率、降低成本和風險。官方公佈的應用場景包括:

  • 氣象探測: 可快速抵達偏遠或惡劣海域,部署氣象傳感器,進行實時數據收集。其長期潛伏能力,更適合在特定關鍵海域進行定點、長時序的海洋氣象環境監測,為天氣預報和氣候研究提供寶貴數據。
  • 水下地形地貌測繪: 利用高速航行快速覆蓋廣闊海域,再下潛利用搭載的聲納或光學設備,對海底地形、地貌進行精細測繪。相較於傳統測量船,效率更高,且能進入淺水或複雜區域。其長航時特性尤其適合大面積、高精度的海底地圖繪製。
  • 水下拍攝與觀測: 可安靜、隱蔽地接近海洋生物棲息地,進行長時間、非侵入式的生態觀察與影像記錄,為海洋生物學研究和紀錄片拍攝提供全新視角。亦可用於水下考古勘察。
  • 水下水質取樣: 能夠精確抵達指定水域和深度,進行水質樣本採集,用於環境監測、污染源追蹤、赤潮預警等。長期潛伏能力使其可執行週期性、定點的連續監測任務。

探索潛在應用與戰略意義

除了官方公佈的應用場景,「藍鯨號」這樣具備高速機動、長期隱蔽潛伏能力的先進平台,其潛在的應用想象空間遠不止於此。分析人士指出,基於其獨特性能,還可能衍生出更多應用:

  • 海洋科學前沿研究: 在特定海域進行超長週期的水文、聲學、生態環境連續觀測,研究海洋內部波動、聲場特性、深海生物活動規律等前沿科學問題。
  • 災害應急響應與搜救輔助: 在海嘯、颱風等自然災害後,快速進入災區進行水下搜尋、評估水下設施受損情況。或在船舶、飛機失事後,參與水下殘骸定位與搜索工作。
  • 海上資源勘探輔助: 在進行大規模海洋油氣、礦產資源勘探前,可作為先遣平台,進行初步的環境背景調查、海底地質構造探測,為後續的詳細勘探提供信息支持。
  • 關鍵水域情報、監視與偵察: 這是此類平台最受關注的潛在應用之一。其高速能力使其能快速抵達敏感或爭議海域,隨後潛入水中進行長時間、隱蔽的監視活動。可監控特定船隻動向、收集水聲信號、監測他國在相關海域的活動等。這種能力對於維護海洋權益、掌握周邊海域態勢具有重要價值。

需要強調的是,上述潛在應用,特別是涉及軍事或安全領域的,均為基於其技術特性的合理推測。任何先進的海洋科技平台都天然具有軍民兩用的潛力。「藍鯨號」的出現,無疑將提升中國在廣闊海洋空間的態勢感知、快速反應和持久存在能力,這與其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高度契合。

「藍鯨號」的下水,不僅是中國在無人海洋裝備領域的一次技術躍進,更是全球海洋探索與利用模式變革的一個縮影。它所代表的這種高速、隱身、長航時、智能化的新型海洋平台,預示著未來海洋作業將更加依賴無人系統。這些系統能夠深入人類難以企及的深海,能夠在惡劣環境下持續工作,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和風險執行多樣化任務。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