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繼晶片戰後 再掀AI新戰場 內地專家籲開放接受:ChatGPT成科技競爭關鍵
中美晶片科技戰尚未完結,由美國初創OpenAI研發的ChatGPT,再掀起人工智能的科技新戰場。中國對於人工智能的態度,連日來反反覆覆,先有傳中國政府禁止科企向公眾提供ChatGPT服務,後有科技部指視人工智能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場AI戰硝煙已起,中國科研界紛提出ChatGPT技術具重大突破,強調「在中美科技競爭扮演極其重要角色」。
中美於多個範疇力爭世界第一,但目前的中美晶片戰,以至最新的人工智能戰中,美國似乎都領先於中國。以晶片戰來說,美國於去年宣布全面管制晶片出口,令全球企業幾乎無法出售晶片、生產設備與含有美國技術的軟體給中國。禁令同時禁止美國公民與永久居民支持中國晶片的研發與生產,重創中國晶片產業。而如今,世界上大多數晶片都是在台灣生產,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商台積電亦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400億美元增設廠房,目標在三年後生產3納米晶片。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中國在晶片之爭被拋離之際,人工智能技術亦見落後於美國。就在ChatGPT面世後,上海復旦大學團隊搶先發布國內首個類ChatGPT模型「MOSS」,不過在邀請公眾內部測試時,已因訪問量過大令服務器崩潰。
現時,芸芸中國科企中只有百度確認即將推出有「中國ChatGPT」之稱的「文心一言」(ERNIE Bot)。據悉目前有逾400間企業加入「文心一言」生態系統,涵蓋互聯網、媒體、金融、汽車、企業軟件等企業。
不過,早於本月初,阿里巴巴發言人亦曾表示,正研發類ChatGPT對話機器人並已處於內測階段。不過,《日本經濟新聞》上周三(22日)引述消息指,內地監管機構要求主要科技公司,包括騰訊和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不要向公眾提供來自境外的ChatGPT服務。此外,內地科技公司在推出類似ChatGPT服務之前,需要向監管機構報告。報道稱,原因是中國當局對這種基於人工智能的聊天機械人對用戶查詢的回覆無限制,日益感到擔憂。
中國企業擁有大量數據,理應在對數據需求極高的人工智能產業上具備優勢。然而《紐約時報》於上周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科技企業家對ChatGPT既震撼又氣餒,史丹福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學者許成鋼表示,「任何的重要技術方面的產品發展,其實都離不開制度,離不開整個環境。」
他以TikTok的中國版抖音為例,稱因為政府對該行業的限制,中國企業未來可能無法再實現此類創新。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直至上周六(25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記者會,大談人工智能部署。會上多名科技部官員談及ChatGPT時,指出ChatGPT在眾多行業領域有廣泛應用潛力,將採取措施令該技術「趨利避害」。其中,科技部高新技術司長陳家昌表示,科技部會將人工智能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增長引擎,繼續給予大力支持。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宋宇接受內媒《經濟日報》指出,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規模在2016年起迅速增長,但自2019年起相關投資現大幅下跌。宋宇認為,當時的退潮是源於缺乏支撐產業發展的技術突破,而ChatGPT的出現就為行業發展和投資帶來新動力。
宋宇續指,「人工智能可以成為中國自主創新的突破口。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與美國相比雖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並不大」。他舉例,面對大模型所需要而且日趨龐大的算力需求,中國國內已建立多個超算中心,以及專門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但在體制上,要對開展自主創新的企業有足夠的耐心。」他建議在國家層面,需進一步完善對人才和機構的考核機制,要有長遠的目標和足夠的耐心讓企業自主創新,要有試錯及容錯機制。
遠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鄭榕同樣認為,ChatGPT的技術對業界帶來重要突破,「ChatGPT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又一次革新,將會推動新一輪的AI模型競爭」。鄭榕解釋,ChatGPT的「最大貢獻」是成功令讓機械人學習適應人類的表達方式,而不是反過來讓人類學習可以命令機械人的指令。
《經濟日報》最後綜合多位專家指出,由於ChatGPT在中美科技競爭中所扮演的角色極其重要,建議當局在監管上應採取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同時,加強行業指引,特別是在科研、生活服務、商業、消費等倫理與安全相對有保障的應用領域。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