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ning不進則退被淘汰 蘋果應服從轉Type-C 還是另闢新路?
iPhone轉用Type-C一事蘊釀已久,但蘋果遲遲沒有表態,除了投資者焦急之外,用家也感無奈,但近期一項新進展或會打破現有生態。本周二,歐洲議會以602:13票通過新規則,於2024年起統一手機、平板電腦、相機等電子設備的充電口採用USB-C(或稱Type-C)制式,意味著蘋果手機將被逼從自家Lightning接口改成Type-C接口。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歐盟這項政策討論已久,惟此前曾遭蘋果公司強烈反抗,包括警告歐盟的做法將會扼殺創新,以及製造大量的電子垃圾等等。蘋果的反抗被大量iPhone用家抨擊,指責蘋果思想封閉、不為用家考慮等等。有批評者認為,蘋果堅持使用Lightning是為了賣更多充電線以謀取巨額利潤。根據蘋果官網,一條1米長的Type-C與Lightning充電線售價為149港元,明顯貴於一般充電線的價格。
值得留意的是,批評者的觀點並非完全沒有理據,因為蘋果公司借助所謂「安全晶片」,使得每條Lightning線內的晶片都可以標識,令生產成本和質量提高。當然也有一些副廠或其餘生產商生產更便宜的Lightning充電線,但這些生產商需要向蘋果公司繳付MFi(Made for iPhone/iPad)費用。這種費用類似於「過路費」,或者是蘋果商店的抽成。因為每賣一條受規管的Lightning充電線,蘋果公司都能從中獲取利潤。
根據《AppleInsider》的文章,雖然蘋果公司沒有公佈MFi的繳付價格,但估計每條充電線的抽成為4美元,而一條充電線的售價大約為8美元,即蘋果公司抽成高達50%。根據《Counterpoint》資料顯示,於2021年,iPhone的出貨量約為2億3790萬部。假設當中只有10%用家購買MFi充電線,蘋果的抽成利潤也接近1億美元。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英國《每日郵報》於今年3月發佈了一則報道,指蘋果自2020年不提供充電器和耳機之後,賺取了相當於50億英鎊(約56.75億美元或445.51億港元)的利潤。報道引述專家指出,當時蘋果新iPhone的銷售約1549英鎊,而每部手機可以節省大約27英鎊。自宣佈取消附送充電器以來,蘋果在全球售出1.9億部iPhone,再加上降低了的運輸成本,估計節省開支高達50億英鎊,此外還估計有2.25億英鎊(約2.55億美元或20億港元)的配件銷售。
儘管這些利潤對蘋果公司的總收入而言可謂是九牛一毛,重點是蘋果掌握了整個生態鏈和產業鏈。資料顯示,蘋果公司單在2022年第3季的收入便達到830億美元,WHA(可穿戴設備及配件)業務僅佔當中的9.74%。雖然年收入3000億美元的蘋果可能不會很在意那點收入,但如果iPhone被強制改用Type-C,意味著任何生產商的充電線都可以隨意接入蘋果手機,這也許是蘋果最不樂見的。
Type-C成為手機市場的主流是顯而易見的,但蘋果也不會坐以待斃,有分析認為iPhone可能索性取消所有充電接口,改用無線充電器MagSafe。MagSafe是蘋果推出的無線充電源,香港官網售價為299港元。有分析認為,MagSafe能讓蘋果公司繼續閉環其生態系統,並掌握配件銷售的利潤和產業鏈。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根據《statcounter》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智能手機供應商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是三星(Samsung),佔28.43%,其次為蘋果,佔27.73%。除了iPhone之外,最近數年其餘系統的手機都使用Type-C連接口,意味著超過7成以上的智能手機都是使用Type-C而不是Lightning。有人質疑蘋果不願意加入Type-C是因為生產成本過高,但這個觀點的說服力比較薄弱。
一方面,蘋果在2018年的iPad便首次應用了Type-C連接口,此後除了iPhone之外,iPad和Macbook等都使用Type-C連接口,即蘋果有能力也有資源開發Type-C連接口。另一方面,Type-C的生產成本更低,因為Lightning充電線內的芯片使其成本增加。值得一提的是,Type-C傳輸速度最高達40Gbps,而Lightning則以USB2.0速度傳輸,即480Mbps,兩者速度相差超過80倍。
總括而言,蘋果公司理應有技術做Type-C充電接口,但因穩定利潤和掌握生態鏈等因素,因此一直以來都堅持為iPhone配備Lightning。自2024年以來,歐盟將要求所有手機統一使用Type-C接口,但蘋果近年積極發展無線充電,MagSafe充電器技術也已成熟,估計可能會以此規避歐盟的限制,繼續營運閉環的蘋果生態系統。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