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立陶宛與中國交惡? 當地出口商稱對華出口已停止
立陶宛政府同意台灣在該國設立首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後,同中國關係惡化,兩國除相互召回大使,如今更波及貿易。立陶宛傳媒22日報道,當地過去專做中國生意的木材商如今已有意撤往他國;至於農業、畜牧和食品業也反饋稱中國以「產品有病蟲害」等理由技術性阻礙立國商品進口。具官方背景的內地《環球時報》也威脅稱「立陶宛認為可不為挑釁中國核心利益付出代價,是癡心妄想」。
立陶宛新聞網站「Delfi」22日報導稱,在中國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後,當地出口商都反饋中國已單方面停止進口立陶宛商品。報導引述當地木材貿易公司Medvita總經理Zaletskis消息指,原本該公司有近99%的貨物都是出口至中國,但如今隨著有關交易已被對方中止,Zaletskis甚至有意將公司從立陶宛遷至國外,直言「現在中國人不想在任何地方看到立陶宛公司。」
Photo from Licensing
中國報復也延至畜牧和食品製造業。立陶宛一家牛奶加工廠的總經理Bertaschus表示,過去立陶宛政府鼓勵當地企業傢與中國建立貿易關係,如今政府的所作所為卻恰恰相反。早前還有當地啤酒廠商被中國撤銷進口許可。
證據顯示北京對立陶宛的貿易報復是全方位的。當地工業聯合會主席楊努列維丘斯(VidmantasJanulevičius)表示,不同產業已傳出中方停止更新、批准進口許可,或以該國農產品存在有病蟲害而終止進口。該國食品暨禽畜管理局(SFVS)局長在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時也證實:中方已暫停立陶宛農畜產品進口許可核發程序,雙方已進行多年的農畜產品同等性談判也已停止。
立陶宛和中國的貿易聯繫並不太密切,其主要商品進出口均來自歐盟單一市場。至於關稅區外貿易夥伴,則以鄰國俄羅斯為大宗,佔立陶宛總進口商品的14.2%,及其出口的13.9%。至於對中國的出口則只排在新加坡、哈薩克之後,僅佔該國對外出口的0.7%,在所有國家中排名第21。
Photo from Licensing
儘管如此,內地《環球時報》仍刊文「敲打立陶宛」。其22日的文章表示,任何人都不能低估中國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的決心和意志,若立陶宛政府認為可不為「挑釁」中國核心利益的舉動付出代價的話,「那將是一種妄想。」文章也稱,如今此事不是歐盟或是美國可解決的問題,立陶宛政府應放棄對局勢的任何幻想,並指當局目前最好的做法要麽是立即「糾正」此前犯下的錯誤決定,或是持續目前的行為,讓當地人民明確瞭解將付出什麽代價。
文章也提及立陶宛建構區域交通航運中心的野心,不可能在缺乏「中歐鐵路」的基礎下做到。作者同時警告立國對華出口中有三分之一產品,為北京可輕易報復的農產品,批評立陶宛政府在台灣議題上的「刻意挑釁」,對該國農民的前景帶來不確定性,警告當地農民和當地企業必須對中國「逆流(counter-flow)」做好準備。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