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立陶宛】中國反對設「台灣辦事處」 召回駐立陶宛大使 立陶宛決心與台發展互惠關係
中國因不滿東歐國家立陶宛允許台灣在當地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於10日宣佈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也召回其駐中國大使。立陶宛外交部隨後表示感到失望遺憾,重申立陶宛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將堅持在「一中政策」下,謀求與台灣互惠互利的關係。歐盟與美國亦發聲力挺立陶宛與台灣相互設處。
近年台灣與立陶宛關係升溫,在台灣疫情爆發之際,立陶宛於6月底宣佈捐贈2萬劑阿斯利康疫苗給台灣。接著雙方於7月20日公開互設代表處計劃,促進雙邊交流。立陶宛預計在今年10月在台灣設立辦事處,而台灣則首次以「台灣」名義在中國邦交國設立代表處,亦是歐洲國家首個冠上「台灣」稱號的代表處。
Photo from Licensing
中國對此大感不滿,外交部昨日發聲明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指立陶宛不顧中方反覆交涉、曉以利害,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公然違背中立兩國建交公報精神。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敦促立陶宛立即糾正錯誤決定,採取切實措施。同時警告台灣當局,「台獨是死路一條,圖謀在國際上搞分裂活動絕對不會得逞。」
立陶宛外交部隨後亦發聲明表達遺憾,並強調了與台灣在許多有共同利益的領域上發展互惠關係的決心。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立陶宛將維持其政策,如同許多歐洲國家在「一中政策」下,追求與台灣互惠關係。
歐洲聯盟對外事務部和美國國務院均於11日回應譴責中國此舉,力挺立陶宛和台灣。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發言人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指出,歐盟不認為在台灣或是台灣到歐盟國家設立辦事處就違反了「一個中國政策」;歐盟「一中政策」與中國的「一中原則」不同,歐盟強調與台灣在經貿關係、科學、教育與文化等各種領域發展更緊密的關係與合作。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則強調,美國將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友立陶宛站在一起,譴責中國報復性作為。美國將支持歐洲夥伴與台灣發展互惠關係、抵抗北京行徑。普萊斯亦呼籲各國都應該像美國一樣決定自身「一中政策」的輪廓,不受到外在威脅,自行處理與台灣的關系。
Photo from Licensing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援引中歐關係學者分析,召回大使的舉動在中國外交史上「非常罕見」,這意味立陶宛已觸犯到中國的核心利益,若立陶宛仍繼續其挑戰中國底線的舉動,不排除兩國將走到斷交的局面。中國前外交官王義桅也表示,召回大使是非常嚴重的舉動,距離斷交僅一步之遙。中國此舉是在警告歐盟其他國家,不好效仿立陶宛的行為。中國上一次召回駐外大使還要追溯至1995年。當時美國政府允許台灣總統李登輝訪美,並到康乃爾大學演講,令中方召回時任駐美大使李道豫,直到美方答應遵守「一個中國原則」。
但北京若要進一步反制立陶宛也有相當困難。作為東歐國家的立陶宛,經濟上同歐盟深度整合;上一年度對歐盟出口佔該國總出口56%,進口更達到70%之多。中國只佔立陶宛貿易額的4%,難以在經濟層面「懲罰」立陶宛;而由於後者已是發達國家,對來自中國投資更沒有太殷切需求。這樣「低依賴」現況,加上立國本身受蘇聯強權欺壓的歷史,都也令其得以玩轉「意識形態外交」。倘若北京在「撤回大使」外再追加制裁,也會令原本處於低谷期的中歐關係雪上加霜。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