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審批程序上有何特定標準?淺談綠色貸款(下)|BF專欄
上篇文章提及到,綠色貸款成為新的金融投資趨勢,全球投資者也越來越關注ESG議題。然而,銀行的專長畢竟是風險管理而非環保專家,究竟在審批及監管的程序上有何特定標準呢?
亞太區貸款市場公會(APLMA)在2018年12月發表了 《綠色貸款原則》,當中列出了4個核心借貸條件。分別是:資金用途、項目評估及挑選過程、資金管理、報告方式。我們不妨從香港置地及太古集團近期參與的綠色貸款中,看看如何達到上述指標。
先言香港置地。 置地與星展銀行在今年8月28日宣佈達成協議,將一筆於2020年2月訂立的10億港元五年期循環貸款轉換為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鉤貸款(Sustainability-Linked Loan)。利率則與各項環境、社會及管治目標掛鉤。貸款資金需用於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耗電量、廚餘及太陽能發電方面且需要定期繳交報告以收持續錄得改善之效,作為其一量化指標。星展也提供誘因給置地,只要置地公司達成與星展預先協定的環境、社會及管治目標,將享有分層優惠貸款利率,以確保在貸款期間借款公司會持續落實綠色項目的做法。
事實上,銀行一般而言也會翻查該企業的「綠色信貸記錄」是否良好。置地一直積極履行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中環物業組合的所有大廈均達到綠建環評認證計劃中最高的鉑金級別。旗下建築包括:香港交易廣場第一、第二、第三座及富臨閣亦獲取香港環保建築大獎中的設施管理大獎。這便解釋了銀行安排綠色貸款予置地。
近日,太古地產也使用類同方式與星展簽訂20億元的五年期可持續發展表現掛勾貸款。其利率則因應太古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表現而採用可加可減機制。若然太古能夠處理能源消耗、用水等,更將可獲得利率優惠。太古地產不只與星展合作,較早8月頭時,太古亦與華僑銀行簽署一筆港幣10億元五年期綠色貸款。標明作為太古地產2030可持續發展策略的一部分,貸款資金以專款專用原則處理,將用於資助公司正在發展的綠色建築項目,採用環保技術以節約能源、減少用水和廢物等。
獲此貸款計劃資助的項目,是將於2022年落成,位於太古坊的全新甲級辦公樓太古坊二座。大樓設計融入眾多綠色元素,已獲得WELL建築認證、綠建環評(BEAM Plus) 及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評級(LEED)三項鉑金級預認證。每個細節,計劃內容也需要清楚交代,否則有違綠色貸款原意。當然,這也需要看看企業是如何與銀行協商。
無獨有偶地,以上兩間參與綠色借貸,發行綠色債券的都是外資公司。這亦正好印證了上一篇文章提及歐美地區傾向有較大的環保意識。當該地區企業對綠色金融有一定需求,銀行審批有關綠色借貸的金額也一同上升。
總的來說,那些綠色貸款指標也只不過是僅供參考,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亦非一蹴而就。追源溯本,還是要看看銀行和企業是否理念相同,同時具有履行社會責任,為環境出一分力的心,而不只是公關活動。
(原文早前在FinMonster Blog 發表)
(本文經由博客FinMonster鄭文耀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鄭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