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負利率】美國或進入負利率時代,香港會否跟隨?|莊太量教授專欄

【負利率】美國或進入負利率時代,香港會否跟隨?|莊太量教授專欄

Bloggers
By 莊太量教授 on 31 May 2020
莊太量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新亞書院輔導長,及環球經濟與金融跨學科主修課程聯席主任,2013-2016年兼任南京大學思源講座教授。莊教授199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學士,1995年獲美國羅徹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經濟學博士,其專業研究範疇為計量財務學。莊教授為全球首百分之五經濟學家 (RePEc), 傑出作品量為全球首百分之一,2000-2005年於全球理論計量經濟學排名37,著有《人生煉金術的7大抉擇》一書及7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以及中港報章。莊教授熱心服務社會,經常接受電子傳媒及報章訪問,及與中港政府官員和商界領袖交流經濟意見,並出任多項公職,曾任世界銀行及聯合國世界綠色組織項目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標凖工時委員會,交通諮詢委員會,及康樂園國際學校校董,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 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及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電訊(競爭條文)上訴委員會成員,香港總商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專家小組委員,香港賽馬會會員,亞太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計劃主任,及多份國際期刊的編輯委員。

為應對新冠肺炎對經濟造成的沉重打擊,美國推出一系列的貨幣政策,包括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近乎零。鑒於經濟狀況嚴峻,有意見揣測當地或會落實負利率。筆者欲在此考證該說法是否言之有據,並淺析本港會否進入負利率時代。美國雖然息率不時調整,但最低也不過是0.25%(2010至2015年)。

美國眼下已是零息與「無限量寬」雙管齊下,倘經濟仍無起色,下一步可能就是負利率,這是當地史無前例的,但預期會對經濟產生一定刺激作用,銀行則會面臨挑戰,市民的存款亦有被蠶食的可能。考慮到美國經濟百廢待舉,一旦「無限量寬」和零利率這一劑強心針也不見奏效,貨幣政策除了負利率,就別無選擇,所以筆者估計實施的機會甚高。負利率對美國而言並不是一無可取,至少特朗普應該會相當歡迎,因為可以免除發行美債的利息成本;特朗普反對加息的動機是防止股市受牽連而下挫,影響經濟方面的政績。再者,加息也會使美國的債務成本上漲:其國債總額逾20萬億美元,加息一厘就須多付2,000億元利息,兩厘則是4,000億元,相當於美中貿易逆差數字。由此可知,若將息率減到一厘,乃至負值(負息美債亦有投資者認購),對美國政府的財政甚有裨益。這些都為特朗普將利率壓至負值提供誘因,我們故而不能排除美國出現負息的可能性。

LicensingPhoto from Licensing

假使情況一如所料,香港會跟隨嗎?筆者認為暫時不會。首先,本港的利率現已甚少緊隨美國,根本原因是本地銀行的存款充裕(不少人寧願將資金兌換成港元而非美元,並寄放於香港銀行),美國即使上調利率,本港銀行也不用承受加息壓力。此外,減息取決於銀行有否必要運用這種機制來轉移成本——假設銀行將巨額儲備存于金管局,而後者根據儲備徵收利息,這就構成其中一項銀行成本,也許需要轉嫁予客戶;由於金管局的貼現率隨美國利率變動,如果後者深陷負值,前者也會隨之下調,加重銀行的利息負擔,轉移成本便有逼切需要。

話雖如此,筆者認為香港的利率難以觸及負值,因為本地銀行缺乏替代的創收管道。與歐洲的情況迥異,香港的債券市場算不上發達,不能如歐洲銀行那般倚靠負息債券填補資金缺口,債務市場亦不活躍,所以本地同業的借貸業務依賴存款。利率若降為負數,難免使儲戶卻步,那麼銀行何來資金以供貸款之用?故此,歐洲仰賴負息債券資助按揭等各類借貸的模式,在香港恐怕並不合宜。基於這個原因,本港採用負利率的機會頗微,美國倒是比較有可能,這終究視乎各地情況而定。香港也有別於日本,後者固然屬亞洲市場,但債市發展成熟,政府也多有發債,本港卻缺少類似條件。所以,香港進入負息狀態機率較美國為低。(讀者可前往莊太量教授論經濟的YouTube頻道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莊太量     香港中文大學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

24/5/20

(本文經由博客莊太量教授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莊太量教授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