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畢馬威:科技基建、合資格人才及研發支出乃香港發展智慧城市關鍵

畢馬威:科技基建、合資格人才及研發支出乃香港發展智慧城市關鍵

Market Information PR Newswire
By PR Newswire on 29 Apr 2020
PR Newswire (www.prnasia.com), a Cision company, is the premier global provider of media monitoring platforms and news distribution services that marketers, corporate communicators and investor relations professionals leverage to engage key audiences. Having pioneered the commercial news distribution industry since 1954, PR Newswire today provides end-to-end solutions to produce, distribute, target and measure text and multimedia content across traditional, digital, mobile and social channels. Combining the world's largest multi-channel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optimization network with comprehensive workflow tools and platforms, PR Newswire powers the stories of organizations around the world. PR Newswire serves tens of thousands of clients from offices in the Americas, Europe, Middle East, Africa and Asia-Pacific regions.

公私營界別對創新及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的支持亦被視為首要條件

香港2020年4月29日 /美通社/ -- 畢馬威《智慧城市:未來香港2030》報告顯示,近半數受訪高級管理層表示,香港科技基建的進一步發展乃香港在2030年前實現智慧城市的關鍵因素。

畢馬威中國與中電、數碼港、香港寬頻 JOS、智慧城市聯盟、西門子、Weave Co-Living 和威信集團合作發佈第三份年度報告,分析影響香港於未來十年轉型為智慧城市的內外部因素,並探討如何有效地利用管治、智能基建和創新來應對香港最大的城市挑戰。YouGov 受委託向430名任職於香港各行各業的管理層人員進行調查,其中大部份來自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初創企業、政府部門、非牟利機構及學術界的高級管理層。

畢馬威中國基礎建設行業聯席主管韋勒(Julian Vella表示:「有一些長期全球趨勢及香港特有的內部因素,將主導香港未來的智慧城市轉型。了解和應對這些趨勢,以及持續關注科技創新,對香港在未來十年內實現智慧城市的目標都至關重要。」

47%的受訪者由11個選項當中選出科技基建發展為最關鍵因素。41%的受訪者認香港實體基建將足以配合智慧城市的發展步伐;而業界人士則認為, 5G 技術推出將有助提升基建發展。

為把握區的發展機遇,企業紛紛積極投資於研發,並利用中國地和東盟國家作為投資市場,以及滿足其人才需求。75%的受訪者計劃在來年增加研發投資,而53%的受訪者(高達60%的初創企業)計劃將香港作為優先投資市場。受訪者更表示,將善用香港作為區內商業樞紐的定位,分別有53%的企業和40%的中小企表示已把中國內地和澳門視為未來12個月研發投資的重點市場。

畢馬威中國香港技術驅動主管合夥人周嗣良表示:「除了連通性外,研發方面的投資亦有助增加生產力,是推動 GDP 增長的催化劑。雖然香港政府已定下增加研發投資預算的目標,但長遠仍需繼續關注該領域的發展。」

當被問及自身企業方面,有62%表示擁有合資格的勞動力對在未來十年內實現智慧城市的目標至關重要。 企業認為人才尤其重要,73%企業視之為其優先考慮。受訪者認透過提供培訓確保員工具備所需技能,與投資新科技同等重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計劃增加數碼科技方面的專業培訓,比例與打算增加科技投資的受訪企業一致。受訪者視中國地(尤其大灣區九市)及東盟國家為填補本地人才缺口的重要來源。

畢馬威中國香港房地產行業主管合夥人邱毅麟表示:「為成功實現未來香港智慧城市的願景,我們必須專注建立能夠配合未來發展的勞動力。」他建議企業與學校之間應攜手識別並協助學生發展相關技能,同時調整教學方式使學生及早熟習運用物聯網等科技。「若企業希望幫助學生成長,培育他們的創新性,讓他們發展成具備合適技能的人才,企業需要更投入學生的早期學習階段。」

根據是次調查,香港的大型企業視大灣區為對外直接投資(包括研發在內)的首選地區。與此同時,包括初創企業在內的中小型企業將計劃優先考慮東盟國家進行貿易及投資。持續發展香港與這些市場之間的貿易和投資聯繫將成為推動香港經濟增長及市民就業機會的重要基本因素。

公共和私營界別之間的共創及合作對智慧城市的發展十分重要。62%的受訪者表示,政府部門及機構願意考慮與商界建立夥伴關係,是推動智慧城市計劃實現的重要因素。他們表示非常願意與政府合作開展該領域的項目。然而,目前只有少數接受調查的機構正在與政府合作拓展智慧城市計劃,大部份則表示缺乏合作機會。

可持續發展在智慧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而科技則有助節省資源並減少香港對環境的影響。 有見及此,企業正致力改善本身的可持續性, 整體36%受訪者(43%企業受訪者)表示有投資科技以減少能源使用率、碳排放或廢物量。34%的受訪者視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整合為整體數碼化轉型策略中的重中之重。

調查發現,降低成本是企業推行 ESG 的主要原動力,其次則是保持與其他領先品牌的競爭力。滿足客戶需求也是推行 ESG 策略的關鍵因素。

報告亦分析了推進香港智慧城市發展的下一步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各政府部門間建立更密切的聯繫、實行有效管治、加強社區參與及加強公私營機構合作。企業亦應拓展與大學、初創企業及其他公司的合作夥伴關係,重點關注可持續性及人才發展。初創企業和中小型企業需要充份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尋求與大型企業和大學合作的機會。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中國在二十二個城市設有二十四家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約12,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沙、成都、重慶、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南京、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天津、武漢、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服務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路。成員所遍佈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專業人員超過219,000名,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獨立成員所網路中的成員與瑞士實體—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相關聯。畢馬威各成員所在法律上均屬獨立及分設的法人。

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以及對品質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