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太量教授專欄】武漢疫情影響世界經濟,仰賴中國旅客的經濟體首當其衝
內地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對中國自身經濟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自疫情在農曆新年前後爆發後,工廠生產開始一直停止,所帶來的影響要比貿易戰來得更大。從數據上來看,貿易戰其實未有對中國整體對外貿易帶來太大的壓力。雖然中美之間的貿易的確有所減少,但受惠於人民幣貶值,中國對歐盟及東盟的出口有所增長,導致2019年整體貿易順差不跌反升。反觀現在的情況,中國企業在復工及防疫之間左右為難,嚴重影響中國貨物出口的表現,窒礙全球供應鏈的運作。同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出口國,供貨受阻將導致貨物價格上揚,增加周邊國家的通脹壓力。
除了商品出口外,中國旅客每年在全球消費接近3,000億美金,是不少國家重要的服務出口。為防範疫情擴散,中國當局早在一月底停止所有由中國出發的旅行團,及後亦有不少國家向中國發出的旅行禁令,令中國旅客難以出國外遊,仰賴中國旅客的經濟體自然首當其衝。
以泰國為例,2018年到當地旅遊的中國旅客佔總旅客人數接近三成。根據世界旅遊觀光協會的估算,旅遊業佔泰國GDP約10.4%,但若計算其他相關的經濟活動在內,旅遊業的經濟貢獻高達21.6%; 這亦解釋了為何泰國會是少數未有對中國旅客實施旅遊禁令的國家之一。另外,旅遊業為泰國創造了近六百萬個就業機會,佔總就業的15.9%。倘若疫情持續,零售業、酒店業、餐飲業以至航空業會受到拖累,甚至掀起一股裁員潮,嚴重威脅本地的經濟。此外,東南亞國家的房地產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快速增長,而樓市會否隨著疫情發展而有所調整,值得投資者留意。
日本作為另外一個深受中國旅客歡迎的旅遊熱點,旅遊業的前景亦同樣堪虞。在2019年,中國遊客的佔比最高,達到整體訪日遊客的三成。消費稅增加拖累個人消費支出,導致日本往年第四季的經濟以年率計萎縮 6.3%,如今再加上疫情的雙重夾擊,日本今年第一季的經濟表現不容樂觀。
話說回來,貿易戰另一主角的美國,早在一月底向中國發出最高級的旅游警示,警告美國國民切勿到中國。而到了二月一日,特朗普總統更簽署行政命令,禁止除了美國居民及其直系親屬之外,過去十四日內曾到過中國境內的人士入境美國。眾所周知,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龐大,然而這只局限於商品貿易而已。受惠於大量來自中國的旅客及留學生,美國對華的服務貿易有着顯著的順差。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字,先前受到貿易戰的影響,中國遊客數量在2018年跌穿300萬,按年下跌約6%,為十五年以來的首次下跌。雖然是次疫情會令到訪美的中國旅客以及訪中的美國旅客同時減少,但在前者多於後者的情況下,美國在服務貿易的損失似乎要比中國大。
現在中國已不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義大利和西班牙的疫症死亡人數多於中國,美國的感染人數也多於中國,加上歐美國民蓄儲蓄率低,民生困境沒有緩衝期,如果把人口比例算上,疫症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影響更大一些。
(讀者可前往莊太量教授論經濟的YouTube頻道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莊太量 香港中文大學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
27/3/20
(本文經由博客莊太量教授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 莊太量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