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道】Uber在歐洲的勁敵!25歲Bolt創辦人的創業秘笈
無論Uber開到哪,都會遇上它的競爭對手,美國有Lyft、中國有滴滴出行,到了歐洲遇上了總部位於愛沙尼亞的初創企業Bolt。Bolt是Uber在歐洲的強大競爭對手,它的成功絕非偶然,其崛起更是反射出愛沙尼亞完善的科創生態系統(愛沙尼亞只有130萬人口,卻已產出四隻獨角獸:Skype、Transferwise、Taxify、PlayTech)。
Photo from Licensing
Markus Villig是公司的創始人兼CEO,於2013年創辦該公司時年僅19歲,彼時的公司名叫做Taxify,後於去年3月正式改名為Bolt,寓意業務更加多元化。創辦至今逾六年,Bolt目前已是一家估值10億美元計的公司,根據調查,25歲的Villig也成為歐洲中最年輕的「獨角獸」公司創辦人。
Photo from Twitter / Markus Villig
Photo from Wikipedia - Diarmuid Greene:Web Summit via Sportsfile
Markus Villig在創業之初只是個高中生,和許多同齡人一樣,他是寫程式達人,因為在愛沙尼亞,編程是從小學起就開始的必修課。他將向家人借來的$5,000歐元(約$43,700港元)作為起步資金,設計了原型App,後來進入大學時,他已僱用了10個員工,而他創業的理念和商業模式在大學期間得到發展並逐步成熟,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愛沙尼亞的教育體系對學生創業者的充分支持。
Photo from news err ee
談及創業至成功,Markus Villig認為最大的秘訣就是「保持專注」。他說:「作為企業家,你有時會收到成千上萬種看似很棒的想法,並且全部都想要實現,但最終你會發現,你只能做好其中幾項而已。」因此這也是為何Bolt在營運的前五年都只專注在出租車業務的原因。
Photo from Licensing
Markus Villig認為這種「專注」在某層面上意味著公司有充分理解並滿足到歐洲本地的運輸需求,而這在競爭對手中是相當難得的。
現在,Bolt的業務已擴展到了電動滑板車和美食外送,這也是公司改名為Bolt的背後原因,以反映其邁向其他領域的擴展,也以免消費者以為其只是一家叫車的服務商,但Markus Villig表示,即使擴展了業務,但公司的叫車服務仍會持續地增長,他說:「我對年輕企業家的建議是,選擇一個能反映你對企業願景的名稱,當未來願景擴大後,不要害怕改名。」
Photo from Licensing
Bolt憑什麼?
Bolt近年來表現亮眼,目前在超過30個國家的150個城市中擁有逾3,000萬用戶。此外,於去年中完成C輪融資的Bolt,作為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本土獨角獸,Bolt在改變歐洲共享汽車市場中以美國公司Uber「一家獨大」的格局上最被寄予厚望,不僅獲得了包括德國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中國滴滴等多家企業的投資支持,該次注資的歐盟金融機構歐洲投資銀行(EIB)更盛讚Bolt為「歐洲科技和創新卓越的典範」。
Photo from Licensing
進入倫敦市場僅半年的Bolt,目前已擁有超過3萬名司機的註冊量,而相比之下,作為Uber全球五大市場之一,倫敦至今也只有45,000名司機使用Uber。
Photo from YouTube截圖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