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快樂哲學】生活滿足就等於幸福?有目標更易開心?|BF專欄

【快樂哲學】生活滿足就等於幸福?有目標更易開心?|BF專欄

Bloggers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歡研究千奇百趣的事,無無聊聊有之,出版文章亦有過幾篇,而其中有一個題目令我十分著迷,日以繼夜地睇相關文章。它就是 ─ 開心。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妳穿的保護色

人大著大著,發現原來開心與不開心,不是像小時候那麼簡單。或者應該說人大了不開心很易,開心很難。究竟如果令自己快樂,其實是生之為人的一大命題,而早在 2000 年前,快樂已經被哲學家喻為最重要的一件事。人類對快樂追蹤了二十個世紀,到了今時今日,你又真了解自己快樂嗎?

夕爺有云:「 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

在 1967 年,學者 Warner Wilson 已經提出「主觀幸福」的概念,並於著作中試圖找出最認為自己開心的人的特點。他指,年輕、健康、接受良好教育、高工資、外向、樂觀、無憂無慮、有宗教信仰、已婚、自信、高尚職業、吸引異性及聰明的人會比平常人開心。

看到這裡你應該會說,這不是媽媽是女人的道理嗎,一個贏在起跑線上的人怎會不開心。而當時 Warner Wilson 亦深明此理,在文章中指出二千年來實在太少研究關注快樂,因此呼籲大家都一起研究這個課題。結果大家都一呼百應,紛紛投身研究快樂。

BloggerPhoto from Blogger

由古至今,說到快樂或幸福,我們可以用三種方式去定義。

1. Eudaemonia

在古希臘時代,哲學家將快樂或幸福叫做 eudaemonia,而他們眼中,eudaemonia 是一種客觀存在事件。簡易來說,可以用 if A then B 來製造出 eudaemonia,如亞里士多德所言,eudaemonia 是由美好的生活所產生,而美好生活有透過達成一個個客觀指標而成。

這種由外在框架來評論一個人快樂與否的方法,與現在我們指的主觀幸福概念不同,大概正正因為有這個 eudaemonia 的概念,所以才有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吧。

2. 生活滿足感

在近代,快樂及主觀幸福被視為與大家對生活滿足程度息息相關。 羅馬帝國的五賢帝之一,「哲學家皇帝」 馬可·奧里略曾經說過,「沒有認為自己不快樂的人最終可得到快樂」。而人的快樂與否正正被自己對於生活滿足程度影響,例如你的願望有否達成、你的目標追求到了嗎等。

辦公室小人Photo from Licensing

3. 心懷正面或負面情感

無可否認,快樂與否必定受到個人情感所影響。情感是指人對周遭環境所產生的情緒,它來自各人內心深處的傾向。除了單純地令你產生不同的感覺,它更影響每個人對於不同事物的認知、自我觀念及人生觀。

以上三個定義,尤其是最後兩個,除了令我們開始了解甚麼是快樂或幸福外,更令我們開始可以用不同指標去研究快樂及幸福。欲知有咩指標,等我有空再講。

(本文經由博客雲兄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 雲兄

🏆 立即報名「中小企卓越成就獎2024」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