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BF專欄】買完保險唔Claim錢?不為也,非不能也

【BF專欄】買完保險唔Claim錢?不為也,非不能也

Bloggers
By Lawrence Fong on 04 Jun 2019

近日消委會公佈了一份名為「為香港個人醫療保險市場締造可持續的價值」的報告,當中在「消費者對其購買的個人醫保所提供的保障的期望與他們實際可享有的保障存在的落差」及「個人醫保缺乏可延續性」這2大重點中舉了14項建議,詳情大家可在以下網址看到:https://www.consumer.org.hk/…/reports/medical_insurance.html

保險計劃在香港的滲透程度之高,同便利店一樣,總有一個保險從業員就在你身邊。而根據保監局的資料,在2017年仍然有效的保單數字超過1千250萬份,而在2016年,持有個人醫療保險的人數已達240萬以上,即大約每3個香港人便有一個有醫療保險。

LicensingPhoto from Licensing

在這情況下,理應公私營醫療機構的使用率就是3:1,可惜的是在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於2018年發表的報告(香港的個人醫療保險)中顯示,在2016年在僅受個人醫保保障的住院病人當中,約有 43%仍於公營醫院接受治療。

雖然買了保險的人大多都不想有需要使用到保險的時候,不過如果到了真的需要時卻不去使用,這就是一個奇怪的現象。醫療保險是一個需要長期支出的項目,如果只買不用(有需要時),的確是屬於浪費。但精明的香港人為何會這樣消費?

筆者上月初曾說過現時被投訴得最多的保險類別就是住院/醫療保險,當中「保單條款的詮釋」及「沒有披露事實」是主要投訴原因。說穿了,大家不是買了保險而不去用,而是不知道買了保險可以如何「安全」地使用。

LicensingPhoto from Licensing

「安全」指的是閣下的「荷包」,醫療保險一般是後致式保障,即「先俾錢,後claim錢」,但如果索償時被保險公司拒絕賠償,或者只是部份賠償,那投保人就要支付承擔餘下支出。大家都明白私家醫院開支大,而相對地公立醫院的支出「有數得計」,隨後自然有人會這樣想:如期要冒「應付較大支出」的風險,不如直接去公營醫療機構來得安心。結果就出現「買了保險無人claim」的情況。

政府推出自願醫保是想解決公私營醫療機構使用率失衡的情況,但如果不能解決投保人的期望管理,及保險計劃的條款詮釋問題,相信情況不會有很大改善,最後可能只落得政府稅收平白地被扣掉的結果,看來政府要再加一把勁才行。

LicensingPhoto from Licensing

(本文經由博客Lawrence Fong授權轉載,並同意BusinessFocus編輯文章與修訂標題。文章內容為博客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Text & photos: Lawrence Fong

🏆 立即報名「中小企卓越成就獎2024」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