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6個經典CEO,看出Yahoo慘淡收場的原因!

6個經典CEO,看出Yahoo慘淡收場的原因!

Management
By cherry.liu on 26 Jul 2016

日前Yahoo宣佈將網絡核心資產售予美國電訊商Verizon,這也意味著一代的網絡巨人正式倒下了。經過10多年的管理層波動以及戰略失誤,Yahoo最終選擇投降,出售公司。關於Yahoo最終失敗的原因眾說紛紜,不過從這幾個經典Yahoo CEO的故事也許可以看到一二。

1.Tim Koogle — 令Yahoo股價暴升暴跌的男人

YouTube Photo from YouTube

可能你會認爲Yahoo創辦人楊致遠是Yahoo的第一個CEO,但Yahoo史上真正首個CEO卻是Tim Koogle。其實,當Tim Koogle上任時業績相當彪炳。1996年Yahoo正式以每股13美元的價錢上市,但開市當日股價卻上升至24.5美元,而股價更於即日一度飆升至43元,最終以33元的價錢完成了Yahoo在股市的第一天。但2000年的dot com網絡泡沫卻成了Koogle下台的契機。Dot com泡沫爆破後一年多,Koogle就被開除。Koogle被解僱以後就開展了Yahoo一系列奇葩CEO的故事。

2. Terry Semel — 無視Google、Facebook然後恨錯難返的CEO

Bloomberg Photo from Bloomberg

Terry Semel的任期比Koogle長,從2001年5月到2007年一直擔任執行長兼主席。雖然他的任期不算短,不過他做了兩個直接造成今天結局出現的決定— 無法達成與Google和Facebook的交易。Google創辦初期曾經到Yahoo叩門,尋求資助的可能性,但Yahoo很直接了當地拒絕。站在當時的立場來説,作爲網絡上的龍頭大哥,Yahoo拒絕Google這麽一個無名小卒是理所當然的事。當然Google開始自己發展事業,並增加影響力時,驚覺自己“走寶”的Yahoo才決定收購Google。當時Semel提出以30億美元收購Google,但雙方最終交易失敗。2002年時,Google已經超過Yahoo,成爲最頂級的搜索引擎,在網絡商業的影響力亦日漸增加。當時Yahoo曾經收購2間網絡搜尋技術公司,試圖力挽狂瀾,但爲時已晚。

Facebook和Yahoo的故事其實跟Google大同小異,不過這宗在2006年告吹的交易則成爲了Semel的下台導火綫。當時Yahoo提出10億美元的收購價,現在Facebook已經市值超過3400億美元。

3. 楊致遠 — 共同創辦人、董事會成員、不肯看清現實的執行長

Google Photo from Google

楊致遠在1995年與David Filo共同創辦Yahoo,開辦以後就一直任董事會成員之一。Terry Semel在2007年離任之後,執行長一職就由楊致遠替任。當時的Yahoo已經被Google超越,而微軟於2008年時曾向Yahoo提出450億美元的收購,希望能聯手打倒Google。不過他最後卻在一片爭議聲中決定拒絕微軟的條件。楊致遠當時則認爲,微軟這個條件大大低估了Yahoo的價值,也不符合股東利益。微軟在3個月後曾把報價提高至500億美元,不過楊致遠同樣地一口拒絕。兩次回絕微軟結盟,最後造成了Yahoo投資者大怒。楊致遠最後在口誅筆伐中被逼辭去CEO一職,但對Yahoo造成的傷害已經不是引咎辭職可以解決的了。

 

4. Carol Bartz — 霸氣畢露還是過於霸道的女總裁?

Fortune Photo from Fortune

廣告
廣告

Carol Bartz在2009年加入Yahoo,成爲第一個女執行長。上任僅4個月,Bartz就宣佈解僱675人,相等於員工人數的5%。Bartz任職短短2年就不停放言會解僱更多的員工,改革公司。雖然公司不停重組,但Yahoo業績則一直未見增長。當時Yahoo正遇上身份危機;面對Facebook和Google的崛起,Yahoo開始掙扎該如何為公司定位:要做一間媒體公司還是科技公司?Yahoo仍在苦苦思索的同時,也暗中地繼續損失領土給Google和Facebook。 只懂得炒人的Bartz業績欠奉,最後更被董事會用一通電話就送回家了。

5.  Scott Thompson — 任期只有4個月的詐騙CEO

Google Photo from Google

Scott Thompson可謂Yahoo的奇葩CEO之首。他在2012年1月甫上任就遭到一個名為Dan Loeb的投資者舉報,指稱他虛報學歷。據指,Thompson只有會計學位,而非履歷上的“會計和資訊雙學士學歷”。經過調查證實他只有會計學位之後,Thompson就馬上在2012年5月被開除了。

Thompson亦繼承了Bartz愛解僱的作風,甫上任就揚言宣佈重組公司結構,裁員14000人,相當Yahoo員工總數的14%。除了嚇跑大量員工外,Thompson實際上開除了約2000人。爲何當初他會被僱用呢?當時董事會認爲Thompson深明網絡商業的道理(他是網上信用卡公司PayPal出身的),並相信Thompson對團隊的認知會帶領Yahoo力挽狂瀾。事與願違,Thompson在任期間Yahoo的股價亦下跌了約1.7%。

6. Marissa Mayer — 只能無奈放棄公司的CEO

Google Photo from Google

自騙子Scott Thompson被踢走之後,Marisa Mayer就一直擔任Yahoo的執行長。她現年41歲,在Google出身。她上任之後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挽救Yahoo這艘快將淹沒的大船。起初,她定下了”MaVens“,一個以手機(Mobile)、社交(Social)、廣告及社交媒體(Native advertising and social)為重心的發展目標。重新為公司設定了目標的Mayer很快就大舉收購有潛力的社交媒體公司。2013年,Mayer就以11億美元購入了迷你部落格平台Tumblr。購入Tumblr雖然是當時的最佳選擇,但爲時已晚 — 自收購以來,Tumblr的收益已經因爲追不上社交平台的腳步而節節下跌。

Google Google

其實到Mayer接手之時基本上大局已定;Facebook和Google已經分別霸佔了整個社交媒體界和搜尋引擎界。雖然她早就定下了發展目標,但因Yahoo遲遲未能完全找到新時代的身份,要達成這些目標其實有一定的難度。正因如此,收購社交平台公司亦無補於是 — 即使收購了最有潛力的公司,Yahoo還需要一個新的身分,才可以清楚了解如何利用這些公司,卷土重來。事實上公司發展至今,Yahoo也只能撿人家不要的貨 — 就Tumblr來説,它以微型文字部落格為主,用家要和其他人交流的速度相對緩慢;對於社交平台來説,能在短時間内與大量不同用戶接觸是非常重要的。Tumblr做不到這點,所以慢慢的落後於Snapchat之類的後起之秀。有媒體指出Tumblr充斥色情内容,購入只會對品牌形象不利;在訊息傳播速度為決勝關鍵的年頭下,這些根本不重要。Yahoo醒覺太慢,也只能將就於像Tumblr這樣的武器,Mayer收購Tumblr已經是對目前狀況最大的折衷。

值得一提的是,Yahoo的股價在她掌下其實一直有回升的現象,不過當中很大因素是來自阿里巴巴在美國的股市活動(Yahoo持有15%的阿里巴巴股份)。Yahoo預期在2016獲得約36億美元的總收益,比2014年相比下跌了23%,至於實際營運收入則預料達2億多美元,比起2014年的7億美元相比更是少了一大截。

Yahoo這6個CEO的故事或多或少都告訴了我們今天黯然收場的原因,你又覺得Yahoo死因爲何?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 追蹤 Telegram頻道 BusinessFocus 財經商業資訊站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