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再失AI主管 史丹福教授遭OpenAI控角 CEO陳立武親掌AI業務救亡
OpenAI對頂尖人才的吸力,再次讓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面臨嚴峻考驗。英特爾(Intel)宣布,行政總裁陳立武將親自掌管公司AI業務,以作「救亡」。曾是史丹佛教授的技術總監兼AI主管卡提(Sachin Katti)日前辭職,轉投ChatGPT開發商OpenAI,並已在社交平台X證實消息。英特爾表示,感謝卡提的貢獻,強調AI仍是公司最重要的戰略方向之一,未來將專注於新興AI運算技術與產品布局。OpenAI總裁布洛克曼(Greg Brockman)則透露,卡提將負責構建運算基礎設施,以推動人工通用智能(AGI)研究,拓展應用範疇。
英特爾除要解決內憂外,也要應對AMD這強敵兼「外患」。有媒體引述今年10月亞馬遜美國CPU零售數據,AMD以壓倒性優勢擊潰英特爾。AMD單月賣出多達52800枚CPU,雄霸了83.8%的市場;而Intel(英特爾)所有CPU型號加起來僅售出10200枚,市佔率僅為16.20%。
人才流失與內部轉型壓力
卡提的離職,對於正處於關鍵轉型期的英特爾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這位曾任史丹佛大學教授近15年的資深專家,今年1月才被陳立武拔擢,肩負起領導英特爾AI戰略與產品藍圖的重任。如今,他轉身加入OpenAI,突顯了傳統晶片製造商在與新一代AI巨頭爭奪頂尖人才時的巨大壓力。
自陳立武在3月接掌英特爾擔任CEO以來,公司已有多位高層主管離職,這讓外界對英特爾內部穩定性產生疑慮。在AI晶片領域,英特爾的Gaudi晶片系列尚未形成能與英偉達(Nvidia)的H100/Rubin GPU競爭的規模化優勢,市場份額遠遠落後。
儘管英特爾的CPU仍廣泛應用於AI伺服器,但其在AI數據中心晶片的進展有限,難以吸引大型客戶。陳立武正致力於扭轉公司頹勢,包括精簡組織架構、提拔內部高管,並從外部延攬多名新主管,例如聘請前安謀高層科契成(Kevork Kechichian)等新血。
AGI 與運算平台的戰略意涵
卡提轉投OpenAI,被賦予的任務是「設計並建構運算基礎設施」,這揭示了OpenAI在追求「人工通用智能」(AGI)過程中的核心戰略:運算力即是護城河。OpenAI總裁布洛克曼(Greg Brockman)強調,卡提的工作將直接推動AGI研究和應用擴展。
OpenAI深知,模型訓練和推理的突破,最終必須依靠極致的運算規模。該公司近年來已承諾投入數千億美元用於採購數據中心與高效能運算設備,並計劃出售部分算力,以降低成本並多元化營收來源。
卡提的加入,代表OpenAI不僅要持續推進模型訓練能力,更希望在硬件層面建立長期、自主的運算優勢,挑戰輝達的GPU生態壟斷。外界分析,隨著OpenAI與微軟合作深化,以及考慮自建AI晶片,對於高階基礎設施專家的需求只會持續上升。
產業與人才流動的宏觀信號
卡提從英特爾轉投OpenAI,釋出明確信號:AI時代的價值與權力中心正快速轉移。在AI/GPU領域,過去英特爾的主導地位已受到英偉達(與部分AMD)強烈挑戰;在傳統處理器(CPU)市場,超微半導體(AMD)也正逐步侵蝕其領導位置。頂尖人才的流向,顯示資本與創新正高度集中於掌握「數據、模型與運算設施」的新興科技公司。
這場人才戰背後,是技術路線與商業模式的對決。英特爾雖以整合方案與代工業務力求振作,但其AI晶片進度遠不及市場對顛覆性技術的渴望。陳立武親掌AI業務,展現高層決心,試圖將技術戰略與企業方向緊密綁定、加速執行。然而,除非英特爾能在Gaudi 4或Arrow Lake等新產品展現足以撼動市場的硬件性能與軟件生態,否則在AGI算力競賽中,恐難再奪關鍵席位。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