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再爆致命事故!成都小米SU7起火司機被困車內喪命 警方指司機酒駕 電動車門會否鎖死再惹爭議

小米汽車再爆致命事故!成都小米SU7起火司機被困車內喪命 警方指司機酒駕 電動車門會否鎖死再惹爭議

Business Lifestyle News
By Miki Liang on 14 Oct 2025

小米(香港:1810)電動車再捲致命事故!內媒報道指,一輛小米SU7周一(13日)凌晨在成都發生車禍後起火,司機被困車內,多名途人冒險上前嘗試營救,惟車門無法從外面打開,車窗也敲不破,最終司機疑活活燒死。這已經是小米截至今年爲止發生的第三宗事故,年初的一宗小米SU7撞欄後起火更燒死車內3少女。事件令公眾關注電動車門的安全隱憂,不少網民望當局澄清,究竟是車禍後車內人昏迷或不懂開車門,抑或是電動車門自動鎖死致逃生無門釀成悲劇。

綜合各大傳媒報導,車禍事故發生在四川成都天府大道發生。據多名網民上傳的現場影片顯示,該車在行駛中曾搖擺不定,有網民稱一起等紅綠燈時聽到司機在車內大聲吼叫。從一名車主的行車記錄儀可見,涉事車輛車速一度達到150KM/H左右。隨後,車輛失控撞向綠化帶,並與同方向車輛發生碰撞,繼而越過道路中央綠化帶,翻滾至對向車道,在路中迅速起火燃燒。司機疑似被困於車內無法逃脫。

事故發生後,數名熱心路人見狀立即上前嘗試營救。他們先是用力拉拽車門,發現無法開啟後,轉而嘗試擊破車窗。有目擊者稱,當時有4、5個人在現場救援,有人甚至用手撬車窗,導致手上流血。雖然有人找來鐵錘成功敲開駕駛座車窗,然而車內火勢過於猛烈,加上濃煙密布,救援難度極大。其他路人紛紛取來滅火器試圖控制火勢,但在救援過程中車輛突然發出異響,火苗驟然竄升,眾人被迫後撤。

Photo from 微博

目擊者指出,涉事車輛雖然焚燒嚴重,但外觀並未出現明顯變形,整體形態仍較為完整,外車門因為是電子鎖,因此無法打開。之後,消防人員接報後迅速抵達現場進行撲救。另有目擊者透露,他在凌晨3時30分左右隨消防車抵達現場,「到的時候火已經控制住了,但是中間火勢變大,最後也滅了。」由於火勢猛烈且持續復燃,人未能被救出。消防員最終使用電鋸切開車門,但當時車主已經去世,且「辨認不出生前模樣」。

從部分流傳影片聲稱出事車輛為「小米SU7 Ultra」,但從網絡流傳的現場片段中,難以輕易判斷其具體型號為小米SU7或SU7 Ultra。

Photo from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同日下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就「小米SU7撞車起火致人死亡」發佈通報,指當事人為一名31歲鄧姓男子,於10月13日凌晨3時18分許沿天府大道由北向南行駛,與前方的汽車發生碰撞,隨後越過道路中央綠化帶並起火燃燒。事故造成鄧姓男子死亡,涉事兩輛車不同程度受損。經檢測後發現,鄧某某涉嫌酒後駕駛,目前事故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Photo from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電動車門鎖安全設計再度引發討論

今次事件是小米SU7今年以來第三起與火災相關的事故,且造成了人員死亡。前兩宗事件包括:今年3月在安徽高速路發生的事故,當時一輛小米SU7碰撞護欄後自燃,造成3名大學生不幸身亡,事故中亦有家屬質疑車門在起火後無法開啟;以及10月一輛小米SU7在福建福州平潭縣墜入海中,造成1人死亡,此事件亦引發對電動車電池安全及事故應對機制的討論。

雖然説引起的事故的原因可能較爲複雜,但是這些事故讓公衆對電動車安全設計的廣泛討論,特別是電子門鎖系統在碰撞後可能失效的問題。雖然車輛通常配備機械應急解鎖裝置,但在劇烈碰撞導致車體變形的情況下,這些裝置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受到了質疑。截至目前,小米汽車尚未就今次事故作出回應。

對此,今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已開始就《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徵求意見,新規明確要求所有車門必須配備機械釋放功能,確保在斷電或碰撞後仍能徒手開啟,讓汽車設計回歸安全本質。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