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銀斥54億美元收購ABB機器人業務 劍指「實體AI」新時代
當全球科技巨頭仍在為生成式AI的軟件戰場激烈交火時,日本的軟銀集團(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已經將目光投向更遠的「實體」領域。軟銀集團近日宣布同意以約54億美元(約421.2億港元,下同)收購瑞士ABB旗下機器人事業,顯示其正全力拓展人工智能(AI)與自動化佈局。軟銀將透過新成立的控股公司Robo Holding全資收購,交易待歐盟、美國及中國大陸監管機構批准,預計2026年下半年完成。孫正義表示:「軟銀下一個疆界將是實體AI」,雙方將結合技術與人才,推動超級AI與機器人融合創新。
軟銀的動機與戰略意義
軟銀集團收購ABB機器人事業,核心動機是實現創辦人孫正義的「實體AI」(Physical AI)宏大願景。孫正義明確指出,機器人是繼數據中心、能源和晶片之後的「下一個疆界」。這筆約54億美元的交易,是為了將軟銀強大的「星際之門」(Stargate)AI算力,直接注入到實體工廠產線中,讓工業機器人具備超級AI驅動的能力。
通過新設的Robo Holding控股公司,軟銀將整合旗下約20個相關機器人投資,藉此交易一舉躋身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巨頭之列,挑戰日本安川、發那科與中國美的集團持有的德國KUKA的地位,並佔據年增速8%、規模750億美元的機器人產業的領先位置。這項策略旨在建立一個從AI晶片、雲端算力到實體自動化應用的完整AI生態系統,加速全球工廠的智能化進程。
ABB的動機與策略變化
對於瑞士工程巨頭ABB而言,出售其核心的機器人部門,表面上看似與全球自動化浪潮背道而馳,實則體現了其更精準的業務聚焦與財務優化策略。近年來,ABB面臨股東要求簡化業務結構、提高資本回報的壓力,更傾向於將資源集中在電氣化(Electrification)與製程自動化(Process Automation)等高利潤、高附加值的核心業務上。
儘管ABB機器人事業擁有逾7,000名員工和包括德國豪華車廠BMW在內的頂級客戶,並位居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領導地位,但它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且在全球四大製造商的激烈競爭下,需要持續投入巨額資金進行研發與擴大市佔。
軟銀54億美元的價碼,提供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退出機會,使其能夠釋放被低估的業務價值,並將資源更集中地投入到利潤更穩定、增長更可預期的核心自動化解決方案上。這筆交易堪稱一次漂亮的「瘦身增肌」操作,幫助ABB優化其整體財務表現和戰略定位,加速向核心業務聚焦。
規模競爭與整合風險
儘管軟銀野心勃勃,但此項收購仍面臨多重風險。首先是規模競爭。軟銀計劃打造完整的AI工業園區網絡,需投入龐大資本與技術整合。面對發那科、安川電機及KUKA等既有巨頭,軟銀必須證明其AI算力與ABB硬體能產生1+1>2的效益。例如,半導體巨頭高通收購Arduino所示,晶片巨頭正從底層開發者社群切入AI與機器人領域,未來競爭將是全方位的「硬體+軟體+AI」生態系統之戰,軟銀需要快速鞏固其市場地位。
其次是監管挑戰。交易需獲歐盟、美國與中國等司法轄區批准,鑑於機器人技術的戰略敏感性及地緣政治緊張,審批預計耗時且複雜,可能延至2026年下半年。最後是整合風險。軟銀擅長資本與AI軟體,ABB強於工業硬體與製造工藝,如何融合兩種企業文化、技術體系及7,000多名員工,並實現AI在工廠應用的穩定可靠,將是成敗關鍵。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