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疫情後全球現金倍增至7萬億美元 註定貶值 現金成最被神化的資產

疫情後全球現金倍增至7萬億美元 註定貶值 現金成最被神化的資產

Investment Bloggers
By 李浩然 on 21 Sep 2025

當前的熾熱的市況下,現金似乎成了金融圈裡那個被遺忘的東西。然而,現金的存在感並未因為標準普爾 500指數的連年上漲而黯淡。反之,根據數據顯示,現金在貨幣市場基金中的總量已經飆破7萬億美元大關,幾乎是疫情前的兩倍。這種現象,無論從資產配置還是心理層面來看,都帶有濃厚的矛盾色彩。持現金被視為「錯過牛市」的代名詞,卻也是每一場危機來臨時最令人懷念的資產。

理論上,現金長期回報幾乎追不上通脹,這點毋庸置疑。數據歷史回測顯示,100%配置標普 500的年化回報率為9.9%,而90%股票配10%現金的組合僅下滑到9.5%。五年、十年、四十年,差距都不到1個百分點。換言之,所謂「現金拖累組合回報」的恐嚇,只是華爾街賣力推銷風險資產時的背景音樂。投資者若因此夜不能寐,或許該檢討的不是資產配置,而是自己脆弱的心理。

然而,現金的「拖累」與其說是數據問題,不如說是情緒問題。畢竟,市場上總有一群人為了睡得安穩,寧可犧牲那區區0.4%的年化回報。他們的理由五花八門,從收入不穩、職業風險、無法預測的開支,到對資本市場的天生不信任。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焦慮,只不過最終都歸結於一件事:人類的恐懼比通脹還要頑強。

現金的戰略價值在於「選擇權」——當市場大跌時,你可以用現金撿便宜貨,當突發事件發生時,你不用被迫割肉。可惜,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美好想像,在現實中往往淪為無休止的市場時機預測。大多數人自詡能夠精準捕捉市場波動,實則最終只能成為「現金山」上的守財奴。定期戰略再平衡遠比戰術性擇時更接近勝利,這已是金融學界的共識。

但不要忘了,現金也是一種「幻覺的安全感」。當資本市場一帆風順時,現金成了「懶惰資本」的象徵;當黑天鵝降臨,現金又搖身一變成「救世主」。這種雙重標準,恰恰暴露了大多數投資者決策的非理性本質。說到底,投資成功的關鍵從來不是猜對市場風向,而是能否建立並堅持一套紀律嚴明的規則。靠情緒投資,結局只會是一地雞毛。

現金,是資本市場裡最被低估也最被神化的資產。它既無法帶你飛黃騰達,也不會讓你一貧如洗。它只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投資者對風險與機會的真實態度。當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一邊高喊「現金為王」,一邊又用數據證明現金「毫無用武之地」,這場現金的「存在危機」反倒成了市場最精彩的諷刺劇。

那七萬億美元的現金,並非等待扣動扳機的彈藥,而是衡量集體遺憾的尺度。當市場最終迫使這批資金繳械投降、在更高點位追悔莫及地入場時,我們將再次見證:在資本的競技場上,最大的風險從來不是波動性本身,而是被恐懼所主宰的非理性決策。

李浩然

www.facebook.com/lhyinvestment/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