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國企業中國發展遇獨特挑戰 招募Z世代人才難度大 首要突顯獨特員工價值
最近與多家在中國市場拓展的跨國企業的首席人力資源官(Chief Human Resources Officer;CHRO)討論時,他們都面臨在中國招募人才的困局。我將與大家分享他們提到的3大中國人力市場特點及挑戰,並強調提升員工價值的重要性。
「中國速度」推動各產業發展
「中國速度」推動各個行業急速發展,亦加速人力資源需求。中國企業近十年的突出表現令人驚訝。以電動車產業為例,中國電動車行業從2000年初起步,現在的領頭者已在全球名列前茅。亦有中國餐飲領頭者,數年內在全球開設超過2萬家門市,大大超出市場預期。中國企業的急速發展,令人力市場的需求比其他地區更具挑戰性,因此,對企業而言瞭解具資質人才的想法更顯重要。
「內捲」想法令眾人工作欠動力
近年中國出現「內捲」現象,市場競爭激烈,導致行業整體收入減少,但資源投入卻持續增加。Z世代看到「內捲」情況,即使努力也得不到應有回報,前路無寸進,轉而追求穩定,不願投入工作,失去動力。但我認為,只要機遇來到,這些人還是會願意付出的。
同時,數碼化令一切更易獲得,加上一直以來中國的一孩政策,影響了新世代的工作積極性。新生人力資源態度的改變,對要在中國拓展的跨國企業人資主管來說是一大難題。
AI及人工智能融入工作與生活
人工智慧成為推動業務的關鍵,我已看到不少中國企業為員工搭配AI助手,無論是客服、生產線還是日常營運,都廣泛應用人工智慧。一方面幫助業務發展,同時亦能提升員工技能。跨國企業要瞭解並具備這個能力,方能在人資市場與中國企業較勁。
跨國企業過去確實是求職者和畢業生的首選,但近年情況正在改變。不少中國企業開始嶄露頭角,對人才需求大增。根據麥肯錫報告,10年前中國的頂級僱主中有5成都是跨國集團,但現在這一比例已降至不到1成。求職者在選擇工作時,選項變得更多。由此可見,跨國企業要招攬理想人才,傳統賣點已不足夠。人資主管除了汲取中國企業的特質,更要找到自家獨特優勢,加以強化。
企業如何為人才提供機遇
中國企業吸引人才的原因,是企業規模較有彈性,有更多機會讓員工負責重大項目,甚至參與公司的策略性舉措,得到的滿足感亦會更多。中國企業也能更快速回應市場,若公司成功,員工除獲得薪酬,甚至會有股權等回報。此外,中國企業更會為員工帶來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不過,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雖較具彈性,自由度更高,但工作忙碌、未能顧及員工的生涯規劃、工作與生活平衡,容易令工作缺乏方向。
跨國企業的優勢
跨國企業的優勢在於其成熟的工作模式及職場發展路徑清晰,入職者會較易適應其工作環境。在求才若渴的情況下,不少企業更會推出培育計劃,為人才提供更多提升自己的機會。其跨國特性,讓人才有機會在不同市場工作,這更是部分人才所追求的待遇。人資主管應好好發揮這些特點,並嘗試加入中國本地元素,吸引更多人才。
兩實例見證革新EVP,強調員工價值
一家國際領先美妝品牌革新了其員工價值主張(Employee Value Proposition;EVP),強調成長、目標、多元化等特質的重要性。此舉在社交媒體上引起轟動,得到數百萬瀏覽量和正面評論,當然也吸引了人才的關注。該公司的門市網絡龐大,品牌形象鮮明,更通過社交網絡度身訂造出員工專業、自我實現的形象,予人才信心。
另一家跨國餐飲集團則通過數碼化技術及GenAI,在網站上向其下6萬名員工提供諮詢、入職、學習與發展、評估等工具,又通過簡單遊戲內容及整合社交媒體賬戶等為員工提供服務,提升員工的工作體驗。有足夠資源及網絡為人才提供發展機會是跨國企業的優勢,而另一重點是如何融入中國市場,配合人才所求。
獨特EVP助企業招人才留人才
中國市場龐大,競爭亦激烈,跨國企業要生存並不容易。人才是業務發展的關鍵,人力資源主管要重新思考,如何為人才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廣泛的學習與發展機會;更要突顯跨國企業的特性,包括全球化的工作環境、在多元且具活力的環境中與全球各地優秀人才共事的機會。企業要為中國市場度身訂造獨有的員工價值主張,才能克服挑戰,令人才成為競爭優勢。
《金石良言》石煒麟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兼香港區總經理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