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為何大部分人都覺得創業甚艱難?因為香港教育制度 只重點培育打工仔

為何大部分人都覺得創業甚艱難?因為香港教育制度 只重點培育打工仔

Business Bloggers
By 半宅職薯 on 26 Aug 2025
企業培訓師。深信職場生存有方法,管理上位有心法。

近年香港社會比較多談創業,但創業的成功率卻十分低。原因之一,是我們根本沒有受過創業的培訓。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討論在香港創業這一回事。

香港教育是培訓打工仔

直至今天,我們香港教育主要都是在培訓打工仔。這不單是課程的設計方式,更加是我們灌輸給學生的價值觀。

香港的考試制度特別注重策略:怎樣了解計分方式、拿捏得分位、寫出最近似標準答案的答案。這種思路,其實都在訓練學生接受制度,服從制度,只不過學生覺得自己正在破解制度,而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而學校校規呢?通常都會懲罰標奇立異,與眾不同的學生。學生想好好地過活嗎?必須表現得和其他學生一樣,卻在老師要求的指標下(例如成績和比賽)中做到最好。而考試和比賽,往往卻不完全反映現實,屬於在指定範圍幻想出來的框架下比拼。

於是,我們培訓出來的年輕人,都習慣在某種框架之下存活和工作。一旦沒有框架去依循,他們會感到迷失恐懼,不知自己應該做甚麼。

創業所需的條件

如果你試過創業的話,你自然會明白到創業必須觀察市場找出需求,找方法做到與眾不同,建立並且突顯自己的理念,再熟練地揣摩人性管理員工,進而建立系統。

上面這些創業所需的特質,和香港主流教育所灌輸的價值觀和技能,幾乎背道而馳。

自我剝削選擇

首先,我極度懷疑學生在大學選科的時候,所選的是不是真正有興趣的科目。就我所觀察,很多少年人的夢想本身並不是他們的夢想,卻是父母灌輸給他們的夢想;他們所選的科系不是最有興趣的科系,卻是以自己成績可以入到最前程明確的科系。

結果,無論成績好還是普通,可供選擇的選項數量也是一樣的少。

數十年來,香港教育都是在培訓「打工仔」、堅持凡事只有一個標準答案。短淺的目光,阻礙年輕人為自己立大志,下大棋。

對於學以致用的誤解

至於「學以致用」這四個字,不少人更狹窄地解釋成是考入專科,獲取專業執照,然後在專業發展。

但事實上大部分人所讀的都不是專科,然後和專科造成強烈對比,認為自己所學無所用。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認為是學生對於課程的理解往往只流於硬件知識和技術層面,卻未能觸摸到較為深層的思想和價值觀。結果就是不能夠一技多用,甚至產出屬於自己的跨領域知識技能。

較少延遲滿足的訓練

而香港的主流資訊,亦很喜歡強調大學新畢業生的收入。我不是說這些統計沒有代表性,但過度強調新畢業的薪酬,有機會令年青人目光變短,追求短期的回報。

我聽過有這一個說法:一個雜工,只能夠接受即日出糧;一個白領,能夠接受一個月才出糧;一個企業家,能夠接受十年後才有回報。

短淺的目光,阻礙年輕人為自己立大志,下大棋。當接受不到即時的滿足,便萌生放棄意念,繼而選擇躺平。事實上,成功創業之前通常都受到多番挫敗,屢敗屢戰才能最終成功,可惜現況更似是一兩次挫敗便足以打沉年輕人,令他們放棄。

結語

最後我想指出:香港學校的職業輔導,很多時傾向建議學生選擇收入穩定的工作,例如在公營機構工作,卻不會鼓勵學生冒險創業。這也容易理解,因為給予職業輔導的人,也是在這框架下的倖存者,自然會擁抱這個框架,宣揚這個框架。

半宅職薯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