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特朗普100%晶片關稅迫企業回美 蘋果增千億美元投資 擬美國設廠自救

特朗普100%晶片關稅迫企業回美 蘋果增千億美元投資 擬美國設廠自救

Business Investment News
By thomas.chan on 07 Aug 2025
Digital Editor
熱愛新聞工作,充滿好奇心。從投資分析、慳家攻略到AI應用都有濃厚興趣。期望藉著多年以來的工作經驗,為BF這嶄新的財經新聞頻道上出一分力。

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投下「關稅震撼彈」!他昨突然宣布最快下周會向進口美國晶片徵收100%的關稅,只有在美國設廠的公司可獲豁免。故繼台積電(TSM)宣布花1650億美元在美國增設晶圓廠房後,蘋果(AAPL)CEO庫克昨亦疑似「投降」,宣布將在美國增加1000億美元的投資包括設廠,意味不再理會成本上漲問題。投資者看好之下,蘋果股價昨應聲大漲逾5%,惟有專家警告全球果粉將會為此「買單」付出代價,因新iPhone售價或因此加價15%。

關稅戰升級:特朗普的「美國優先」鐵拳
特朗普總統從不掩飾他對「美國優先」的執著。自他上任以來,已多次揮舞關稅大棒,針對中國、歐盟乃至台灣地區的進口貨品開火。如今,這把火燒到半導體及晶片產業——全球科技的心臟。

就在本周三(8月6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對所有進口美國的晶片和半導體徵收高達100%的關稅,最快下周實施。他直言:「我們將對晶片和半導體徵收非常高的關稅。但如果你在美國生產,或者已經承諾(開始)在美國生產,就不會被徵收關稅。」這番話,表面上是對外國供應鏈的威脅,實則是強迫科技巨頭「回流」美國的招數。

蘋果CEO庫克宣布加碼1000億美元來投資於美國,包括設廠。

人性心理學告訴我們,特朗普這招玩的是「胡蘿蔔加大棒」的經典把戲。大棒是不合情理的懲罰性關稅,讓企業恐懼成本暴增;胡蘿蔔則是豁免條款,誘使它們投資美國,創造就業和稅收。

其實特朗普上屆首次執政,他已曾透過類似手段,讓美國關稅收入在本財年首破千億美元,部分用來減輕財政赤字。如今,他更進一步,瞄準半導體這塊肥肉。據估計,這項政策若全面推行,將為美國政府帶來數百億美元的額外收入,有助於彌補龐大的美國財政赤字,並資助基建和減稅計劃。

市場的反應亦出人意表。美股昨日並未因關稅消息而崩盤,道瓊期貨僅微跌0.1%,納斯達克指數更微升。何解?分析指因為特朗普已提出「豁免條款」,即是讓已承諾或正於美國設廠的半導體或晶片企業鬆一口氣。

其中,最亮眼的莫過於蘋果公司(AAPL)。在記者會上,蘋果CEO庫克(Tim Cook)親自現身,宣布將在未來四年內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美國,使蘋果未來的總投資額升至6000億美元,包括與10家公司合作生產iPhone組件。這一消息如同一劑強心針,推升蘋果股價在盤中大漲5.1%,盤後再升3.5%。投資者樂觀預期,蘋果的美國製造計劃,將讓其免受關稅衝擊,甚至在貿易壁壘加劇的環境中佔得先機。

美國設廠,或令新IPhone要加價15%。

果粉的噩夢:iPhone加價15%,誰是最大受害者?
但作為全球果粉的你,現實也許殘酷得多。有傳聞指出,下一代iPhone 17系列售價可能大幅調升15%,原因正是這場關稅戰的連鎖效應。人性心理學中,「損失厭惡」原理解釋了為何漲價如此刺痛人心:我們對損失的敏感度,是獲利的兩倍。想像一下,一部原本售價8000港元的iPhone,突然變成9200港元,那額外的1200元,不僅是金錢,更是對生活品質的剝奪。

為何會漲價?一切源自供應鏈的成本壓力。蘋果高度依賴台灣台積電(TSM)生產晶片,以及富士康在內地的組裝線。但特朗普的關稅,迫使這些夥伴加速「美國化」。台積電已承諾在亞利桑那州投資高達1650億美元興建晶圓廠,甚至特朗普在記者會上「加碼」宣稱達3000億美元。問題是,美國的生產成本遠高於亞洲。根據數據,美國藍領工人平均年薪介乎4萬至7萬美元,遠超台灣或內地的水平。再加上土地、能源和自動化設備的開支,台積電美國廠的晶片生產成本,可能比台灣高10%至20%。

這些額外成本,誰來埋單?當然是下游企業如蘋果,然後最終再轉嫁給消費者。據分析,若台積電漲價,蘋果將為A系列晶片多付約100美元,相當於每部iPhone成本上漲700元人民幣。更糟的是,這不單影響iPhone,還會波及AI晶片、電腦等電子產品。全球果粉,尤其是香港這樣高度依賴進口的城市,將首當其衝。
半導體巨頭的「投降潮」:成本上升,誰在買單?

台積電亦將在美國設立更多廠房,耗資或逾10000億港元。

近月來,半導體公司紛紛「投降」,不惜重金在美國設廠,以避開特朗普的關稅鐵拳。英特爾(INTC)、三星、英偉達(NVDA)和格芯(GFS)等,已宣布數千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台積電的亞利桑那廠雖尚未量產,但已成為豁免名單的典範。這些企業的邏輯簡單:短期痛,換長期安穩。但從人性角度看,這是典型的「避免損失」心理——寧願花錢買平安,也不願面對未知的關稅風險。

然而,這場「回流」浪潮的終極受害者,恐怕是美國乃至全球消費者。產品不再在中國、台灣等地生產,成本必然大幅提升,推升通脹。據估計,關稅對美國通脹的影響,可能要到年底才達峰值。支持特朗普的美國基層選民——那些藍領工人和中產階級——或許沒料到,這政策會反噬自己。他們高呼「美國優先」,卻可能因物價上漲而荷包更緊,即忽略了長期代價。

贏家與輸家:美國政府的雙贏局面
當然,這場遊戲並非人人是輸家。美國政府和高階人口,料將成為最大受益者。首先,關稅收入暴增,有助減輕財政赤字。特朗普上屆已證明,關稅可帶來數千億美元的額外資金,用於基建和減稅。其次,這政策將創造大量高端就業。半導體產業的回流,預計增加數萬個晶片製造和研發職位,提高高級藍領工人的工資,並降低整體失業率。對於美國精英階層,這意味著更強的科技自主權,和更高的薪酬吸引力。人性中的「階級野心」在此顯露無遺:高端人才湧入,推動創新循環,讓美國在全球科技戰中佔上風。
投資者的十字路口:高成本設廠,是利還是弊?

華爾街又怎樣看?對於蘋果和台積電花千億美元在美國高成本設廠,分析師意見分歧,但整體傾向樂觀。有資深半導體分析師認為這是「利空出盡」的跡象:關稅威脅明朗化,加上豁免條款,讓蘋果和台積電避開最壞情境。台積電股價昨日大漲近5%,反映市場信心,故建議投資者:「持有台積電,AI熱潮將持續推升需求,美國投資雖成本高,但確保長期穩定。」

另一邊,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則警告,短期成本壓力可能稀釋毛利率,但長期看,美國廠將分散風險,提升股價韌性。他推薦:「買進蘋果,iPhone漲價雖影響銷量,但品牌忠誠度高,加上美國製造的宣傳價值,將抵銷負面效應。」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更直言:「這是戰略投資,股價上漲空間達20%,投資者應趁低吸納。」
在這場關稅風暴中,我們見證了權力、貪婪與恐懼的交織。特朗普的鐵拳,或許重塑全球供應鏈,但也提醒我們:科技的進步,從來不是免費的午餐。作為果粉的你,準備好為「美國夢」買單了嗎?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