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AI寫論文勝真人?英國研究指人工智能欠缺「個人觀點」

AI寫論文勝真人?英國研究指人工智能欠缺「個人觀點」

Tech Business News
By Shiney Xu on 28 May 2025

英國東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近期研究發現,人工智能(AI)生成的學術文章仍難以達到真實學生的寫作水平。該研究發表於《Written Communication》期刊,通過對比145名學生與ChatGPT撰寫的論文發現,盡管AI文章在結構和語法上表現優異,但明顯缺失了「個人觀點」這一核心要素。研究表明,AI文本因缺乏獨特見解和深入的批判性分析,使其與學生的原創作品存在顯著差異。

 AI生成論文的優勢與侷限

 AI生成論文,尤其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型語言模型,在學術寫作領域展現出顯著的潛力。這些模型能夠快速生成結構嚴謹、語言流暢的文本,並在資料整理、文獻綜述初稿撰寫等環節提高工作效率。根據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研究,AI在模仿學術寫作的「形式」上表現不俗,能遵循基本的寫作規範。

 然而,這種高效率的背後,卻是內容深度與原創性的缺失。研究指出,AI作品往往缺乏細緻的批判性思維和個人洞見,顯得千篇一律,缺乏「靈魂」。這正是目前AI難以企及人類學術寫作的核心——那份源於個人經驗、獨立思考和情感投入的獨特印記。

 AI論文的衝擊:學術誠信與倫理

 AI生成論文的普及,首先對學術誠信構成了嚴峻挑戰。正如東安格利亞大學教育與終身學習學院的Ken Hyland教授所憂慮,若學生過度依賴AI完成作業,不僅可能助長學術不端行為,更會削弱其獨立思考和研究能力——這些恰恰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

 目前缺乏可靠的AI文本檢測工具,使得辨別AI代寫的難度大增。此外,AI生成內容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亦懸而未決,其訓練數據是否侵犯版權、生成內容是否構成抄襲,都是亟待釐清的法律與倫理難題。長遠來看,教育體系必須思考如何將AI融入教學,而非任其成為規避學習的捷徑,否則未來學術的基石將岌岌可危。

 人類觀點是客觀性的絆腳石嗎?

 有趣的是,AI論文因缺乏「個人觀點」而被詬病,這引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反思:人類的「個人觀點」在學術論文中,究竟是助力還是阻力?傳統觀念認為學術寫作應力求客觀中立。然而,真正的學術進展往往源於研究者基於嚴謹證據提出的獨特見解和批判性分析。

 Hyland教授的研究強調,學生論文中豐富的「互動標記」,如修辭性問題、個人評論和對讀者的直接呼籲,未損害客觀性的前提下,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讀者的參與感。所謂的「客觀」,並非完全摒棄立場,而是在充分的證據支持下,進行有深度、有邏輯的論述。相比之下,AI的「冷漠客觀」更像是一種資訊的堆砌,而非思想的交鋒與昇華。因此,人類的「個人觀點」,在經過學術訓練的淬煉後,恰是推動知識邊界拓展的寶貴火花。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