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風向變了?小米將「智駕」改名「輔助駕駛」!技術退燒還是理性回歸?

風向變了?小米將「智駕」改名「輔助駕駛」!技術退燒還是理性回歸?

News
By Shiney Xu on 07 May 2025

小米SU7近期在宣傳中悄然調整了智能駕駛相關的措辭,將炫目的「智駕」光環悄悄轉向更為務實的「輔助駕駛」。這不僅是小米在經歷市場初期熱議與潛在事故風險後的策略微調,更折射出整個智能汽車行業在狂飆突進後,開始集體向安全與合規的理性軌道回歸。從車企的謹慎措辭到監管部門的「緊箍咒」,智能駕駛的下半場,似乎正轉向品牌、法規、市場教育三位一體的穩步前行。

 品牌策略與市場定位的調整

小米SU7自年3月上市以來,憑藉21.59萬至52.99萬元的價格區間與高性能定位,迅速在新能源車市場站穩腳跟。2024年,小米交付13.5萬輛SU7,鎖單量超24.8萬台,顯示其對標特斯拉Model 3的策略頗具成效。

然而,年4月一場致命事故引發公眾對智駕安全的質疑,促使小米在將「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如「小米智駕Pro」改為「小米輔助駕駛Pro」。這一調整不僅是措辭變化,更反映小米在品牌形象上的謹慎轉型:從強調「智能」的高科技形象,转向突出「輔助」的安全與可靠性,以緩解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疑慮。

市場定位上,小米SU7仍聚焦年輕、科技愛好者群體,但更名後的宣傳策略更強調人機協同,試圖在競爭激烈的20-30萬新能源車市場中鞏固其「性價比+科技感」的核心優勢。同時,小米計畫年推出YU7 SUV,進一步擴展產品線,顯示其在危機中仍保持進取姿態。

行業監管與安全合規的響應

今年4月16日,中國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管理工作推進會,明確要求車企不得誇大智駕功能,並確保系統邊界清晰。此舉回應了SU7事故引發的監管壓力。年2月,小米因標準版SU7自動泊車功能故障召回30,931輛車,顯智駕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風險。

小米迅速調整,5月更名「輔助駕駛」並更新宣傳措辭,強調駕駛員主導,符合監管要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車銷量達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但智駕事故頻發促使監管趨嚴。小米SU7 Max在年C-NCAP測試中獲高分,顯示其在被動安全上的努力,但主動安全仍需改進。未來,車企需在技術迭代與合規間尋求平衡,小米此舉或引領行業更謹慎的宣傳風向。

技術發展與用戶教育的並行推進

儘管「智駕」的稱謂變得更為謹慎,但汽車智能化的大趨勢並未改變。各大車企仍在不遺餘力地投入研發,推動感知融合、決策規劃算法的持續迭代。目前中國市場搭載L2級及以上輔助駕駛功能的新車滲透率已超過50%。

另一項由J.D. Power的調查指出,仍有近40%的駕駛者對於輔助駕駛系統的功能邊界和責任歸屬認知模糊。這意味著,單純的技術堆砌已不足以支撐市場的健康發展。未來,車企不僅要比拼技術的先進性,更要在用戶教育和人機交互的清晰度上下功夫。如何通過產品說明、車機交互界面以及駕駛員培訓,讓用戶真正理解「輔助駕駛」的「輔助」定位,明確系統能力邊界和接管責任,將成為決定品牌口碑與市場接受度的關鍵。智能駕駛技術的進階與用戶的「智識」提升,必須並駕齊驅。

小米SU7的轉型之路,折射出新能源車企在快速擴張與安全合規間的博弈。未來,小米能否引領智駕新風向?這場挑戰才剛開始。你如何看待智駕的未來?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