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關稅戰催生TikTok假貨鏈?中國廠商繞道直銷美國,「超低價」背後的真相

關稅戰催生TikTok假貨鏈?中國廠商繞道直銷美國,「超低價」背後的真相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21 Apr 2025

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TikTok平台出現新現象:大量視頻聲稱是「國際奢侈品牌中國代工廠」,以極低價格直接向美國消費者銷售商品。這些宣稱因關稅戰而清庫存的「出廠價」商品,吸引了大量關注,但也引發其真實性的質疑。

TikTok上的「代工廠原單」:仿冒品的營銷偽裝

近期,TikTok湧現大量英文短視頻,內容多為在類似工廠環境中展示印有知名品牌標識的商品,涵蓋服飾、箱包、鞋履等。拍攝者自稱是國際品牌的中國代工廠,因美國關稅導致訂單問題,故將「原單正品」以「工廠價」低價出售給消費者。

這些視頻的核心賣點是巨大的價格差異。極低價格吸引了美國消費者的關注,部分視頻觀看量達千萬級別,形成一股購買熱潮。

然而,「代工廠直銷」的說法與行業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國際品牌與其代工廠之間通常有嚴格的保密及生產協議。這些協議禁止代工廠私自處理任何品牌相關的物料或產品,包括剩餘品和次品。品牌方對生產、物料、質檢、廢品處理等環節有嚴格管控,以防止「原單貨」流入市場,影響品牌價值。

業內人士指出,正規代工廠管理嚴密,不可能有大量「原單」流出。市場上流通的所謂「原單貨」,絕大多數是仿冒品,或使用相似材料製作的擦邊球產品。TikTok上許多「代工廠直銷」視頻,實際上是利用貿易摩擦和消費者心理,銷售仿冒品的營銷手段。賣家利用「代工廠」身份和信息不對稱,為假貨營造「高性價比」的假象。

關稅背景與低價策略:尋求新渠道觸達消費者

這股仿冒品銷售潮的興起,與中美貿易關係緊張及美國對華加徵關稅的背景有關。關稅提高了中國商品出口成本,壓縮了傳統貿易利潤。部分中國廠商和賣家因此尋找能繞過關稅、直接接觸海外消費者的新渠道。

TikTok以其龐大用戶量、算法推薦和短視頻帶貨功能,成為了理想的平台。通過TikTok直接向美國消費者銷售,賣家可以減少中間環節,並可能通過某些方式規避部分關稅影響。他們編造「受關稅影響,工廠清庫存」的故事,將不合理的低價合理化,使其看似貿易戰下的特殊優惠。

這些視頻提供的極低價格,確實對部分追求性價比的美國消費者產生了吸引力。在全球通脹背景下,以極低價格購買「看起來一樣」的商品,滿足了一些消費者的需求。這也解釋了為何這類充滿疑點的視頻仍能獲得高流量。它形成了一種利用地緣政治緊張氣氛,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將仿冒品直接銷往目標市場的新模式。

TikTok平台治理與售假者的風險

面對平台上湧現的售假內容,TikTok並非沒有行動。根據其社區準則,平台禁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和侵犯知識產權。但現實中,由於視頻數量巨大、發布者使用規避技巧(如隱晦詞語、引導至第三方交易等),平台的審核和清理面臨巨大挑戰。內容識別和處理的難度,尤其在跨語言文化背景下更為突出,使得TikTok在一定程度上被售假者利用。

在TikTok上銷售假貨可能面臨以下後果:

  • 平台處罰:

    • 內容移除與警告: 違規內容會被下架,賬號可能收到警告。
    • 賬號限制: 重複違規可能導致賬號功能受限(如禁止發布)。
    • 永久封禁: 持續或惡意售假者可能被永久封禁賬號及相關設備。

  • 民事訴訟: 品牌方可對售假者提起侵權訴訟,要求停止侵害並賠償。
  • 行政處罰: 根據相關法律,監管機構可能進行罰款。
  • 刑事責任: 在部分地區,大規模製售假冒商品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TikTok上的「代工廠原單」現象,是貿易摩擦、供應鏈變化與社交電商發展交織的產物。它暴露了部分商家在壓力下的投機行為,也凸顯了社交媒體平台的治理難題。所謂的「出廠價」奇蹟多為仿冒品的偽裝,利用了信息差和消費者的價格敏感。這種行為侵害了品牌權益和消費者利益,也挑戰了平台規則。隨著關注和監管加強,這種灰色供應鏈的生存空間預計將受到擠壓。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