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貝森特警告歐盟:擬聯手盟友對抗中國,華企美股命運如何?

貝森特警告歐盟:擬聯手盟友對抗中國,華企美股命運如何?

News
By Shiney Xu on 10 Apr 2025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日前表示,計劃聯合盟友共同應對長期存在的中國貿易結構問題,更不排除對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採取更嚴厲措施。數百家在美上市的華企將面臨怎樣的困境?這場超級大國之間的經濟博弈,又將如何牽動全球超過數十萬億美元的資本流向?

美國財政部長言論背後的地緣政治背景

貝森特的言論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美國對中國經濟策略長期不滿的集中爆發。其背後是拜登政府延續並調整的對華策略:從單邊施壓轉向構建「統一戰線」。面對中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特別是在電動車、太陽能電池板等新興產業上的強勁出口勢頭(被部分西方國家指為「產能過剩」),美國深感單打獨鬥效果有限。因此,華府試圖說服並聯合歐盟、日本、韓國等傳統盟友,形成集體壓力,迫使中國調整其產業補貼、市場准入等被指為「不公平」的貿易行為。這不僅是經濟考量,更是地緣政治力量的重塑。

風口浪尖上的華企:美國股市的「鍍金」與「利劍」

數以百計的中國企業遠赴重洋,選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或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一度被視為企業國際化和成功的象徵。據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數據,截至2025年3月7日,共有286家中國公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總計達1.1萬億美元(約8.54萬億港元),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京東等巨頭。然而,美中緊張關係讓這些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自2021年起要求華企遵守美國審計標準,否則面臨退市風險。貝森特此次表態更進一步暗示,可能直接將華企剔除股市,這不僅威脅企業融資渠道,還可能引發投資者信心崩潰。對華企而言,這是生存危機;對美國市場,這是去全球化的一步棋。

美中博弈下的資金流向與風險

美中兩大經濟體的角力,其影響早已超越雙邊範疇,深刻牽動著全球資本市場的敏感神經。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與分析,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和地緣政治風險,已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和投資前景的關鍵因素之一。具體來看,2024年以來,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FDI)呈現放緩趨勢,部分跨國企業出於供應鏈安全和規避地緣政治風險的考量,開始加速「中國+1」策略,將部分產能和投資轉移至東南亞、墨西哥等地。例如,2024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流量相較於疫情前的高峰期有所下降,而對印度、越南等亞洲國家的投資則呈現增長態勢。

這種資金流向的轉變,不僅影響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改變了全球供應鏈格局,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和複雜性。對於全球投資者而言,美中關係的「晴雨表」直接關係到市場的風險偏好,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尤其是在科技、能源等敏感行業。

華企在美國股市的命運懸而未決,可能成為下一個引爆點,而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才剛剛開始。你認為這場對抗會如何收場?美國能如願重塑貿易格局,還是會引發更大混亂?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