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王座易主!微軟市值超越蘋果,關稅風暴改寫巨頭命運
全球科技產業正經歷劇烈震盪。長期穩坐全球市值龍頭的蘋果公司(Apple)股價急挫,將桂冠拱手讓給了微軟(Microsoft)。這不僅是巨頭競爭態勢的轉變,更深層反映地緣政治風險,特別是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對高度全球化的科技供應鏈投下巨大陰影。
微軟重登巔峰:市值競賽的戲劇性逆轉
截至本週二收盤,金融市場見證歷史性轉折:微軟市值達2.64萬億美元,超越蘋果的2.59萬億美元,再成全球最具價值公司。主因蘋果股價過去四個交易日累計暴跌23%。此次市值更迭意義重大,反映投資者對兩家公司前景、風險及應對能力的重新評估。
蘋果下跌,主因市場對其在新關稅下盈利能力的擔憂;微軟相對穩定,則凸顯其多元業務模式,尤其雲計算和企業軟件,提供了對地緣政治波動的緩衝。
關稅重拳下的蘋果:供應鏈之痛
蘋果股價在此次動盪中受創尤重,核心弱點暴露:對中國生產基地的深度依賴。特朗普政府對多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對蘋果是沉重打擊。數十年來,蘋果以中國為核心構建龐大高效供應鏈,從富士康組裝iPhone、iPad,到無數企業供件,中國製造是其維持高利潤和全球供應的基石。
新關稅直接衝擊蘋果成本結構。從中國進口成品面臨更高關稅,迫使蘋果在吸收成本或轉嫁消費者間抉擇。即使部分組裝轉移他國,許多關鍵零部件仍源自中國,關稅同樣增加採購成本。
英偉達:晶片巨頭亦難倖免
作為AI浪潮主要受益者,晶片設計巨頭英偉達同樣難在關稅風暴中倖免。雖不直接運營製造廠,其依賴台積電等代工,但供應鏈遍佈全球且與中國市場緊密相連。關稅對英偉達影響體現多方面:一、生產GPU和AI晶片的原材料、元器件及設備採購涉及全球,關稅抬高整體製造成本。二、其數據中心GPU、遊戲顯卡等主要客戶(伺服器、PC商)不少在中國設廠或依賴中國零部件,關稅影響客戶成本定價,間接抑制對英偉達晶片的需求。三、若關稅致全球經濟放緩,企業AI投入和個人消費力下降,將直接衝擊英偉達高增長預期。
微軟的相對韌性:雲與軟件的避風港?
相較蘋果和英偉達,微軟在此次關稅衝擊下表現更具韌性,主因業務結構多元化及側重軟件服務。其核心業務——Windows、Office及Azure雲服務——本質是數字產品,生產交付不太直接受進口關稅影響。Azure雲計算是微軟近年增長主引擎,全球需求強勁,收入相對穩定,不易受單一地區製造業關稅直接衝擊。雖提供雲服務需大量數據中心硬件,採購成本或因關稅上升,但相較龐大軟件服務收入,影響相對可控。
微軟硬件業務(Surface、Xbox)確面臨類似蘋果挑戰,生產亦涉全球供應鏈,成本定價或受關稅影響。然硬件在總收入佔比較低,使微軟整體對硬件關稅敏感度較低。動盪期,投資者傾向防禦性資產。微軟龐大企業客戶基礎、經常性收入模式及雲領域領導地位,使其被視為相對安全。
然而,微軟非完全免疫。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會抑制IT支出,影響Azure和Office 365增長。供應鏈成本普遍上升亦可能間接影響硬件盈利。但總體而言,其業務模式賦予了微軟在此輪關稅風暴中相較蘋果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是其市值得以超越的關鍵。
微軟重回市值之巔,是全球科技產業在新壓力下格局重塑的縮影。全面關稅政策衝擊著每個科技巨頭。蘋果因深度捆綁中國製造而首當其衝,英偉達亦難逃成本上升和需求放緩壓力。微軟憑藉多元業務和雲服務展現韌性,但非高枕無憂。未來,全球科技產業將在關稅、供應鏈重組、地緣政治及潛在經濟衰退等多重因素下持續演變。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