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iPhone 成本警報!關稅海嘯下的蘋果:漲價、減利還是大遷徙?

iPhone 成本警報!關稅海嘯下的蘋果:漲價、減利還是大遷徙?

Business News
By Neo Liu on 07 Apr 2025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再次將科技巨頭蘋果推向風口浪尖。其旗艦產品 iPhone 可能因高達 54% 的潛在關稅面臨成本劇增,直接挑戰蘋果的全球供應鏈與盈利模式。這迫使蘋果必須在犧牲利潤、轉嫁成本或加速供應鏈調整間做出艱難抉擇,影響深遠。

特朗普關稅威脅,iPhone 成本恐大幅攀升

根據分析,一部 iPhone 16 Pro (256GB) 的硬體、組裝及測試成本約 580 美元(約4506港元)。相較於 1100 美元(約8547港元)的售價,利潤空間尚可。特朗普陣營提出的對華商品徵收高達 54% 關稅的構想,可能使此成本結構劇變。

若此關稅落實,考慮到 iPhone 的中國組裝與部分零件來源,TechInsights 分析師估計每部手機成本可能飆升至 850 美元,增長270美元。這將嚴重侵蝕蘋果的硬體利潤,即便計入其他營運開銷,對整體盈利能力也構成重大威脅。

蘋果面臨兩難:維持售價則利潤大減,影響公司營運與投資者信心;若大幅漲價(可能超過 200 美元)轉嫁成本,則勢必衝擊市場需求,尤其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

解構 iPhone:一部「全球製造」的結晶

iPhone雖標示「中國組裝」,但其內部零件來自高度全球化的供應網絡,並非單純的「中國製造」。

核心晶片: 關鍵處理器由蘋果設計,主要由台積電(TSMC)製造。

記憶體與螢幕: 記憶體晶片主要來自韓國(三星、SK 海力士)及日本(鎧俠);OLED 螢幕則由韓國(三星、LG)及中國(京東方)等供應。

感測與連接: 各類晶片與零件供應商遍布美國(博通、高通)、歐洲(意法半導體)等地。玻璃等材料亦來自美國康寧。

日本精密零件: 日本在被動元件、感光元件(索尼)等領域地位重要。

中國的角色: 中國大陸是最終組裝的核心(鴻海/富士康、和碩、立訊精密等),近年在電池、結構件、部分模組等零件供應上的角色也日益吃重。

關稅政策的影響範圍可能超出組裝環節,觸及更廣泛的供應鏈。

蘋果的應對之道:多元佈局與艱難平衡

面對潛在風險,蘋果的應對策略可能包含以下幾方面,但各有挑戰:

加速供應鏈多元化:蘋果早已啟動多元化佈局,近年明顯增加在印度(iPhone 生產與出口)和越南(AirPods、iPad、部分 Mac 組裝)的投入。

挑戰: 將 iPhone 這種超大規模、高精密度的生產完全移出中國困難重重。關鍵在於缺乏像中國一樣成熟、高效的產業生態系統(供應商集群、物流、技術工人)。建立替代基地需耗時多年和巨額投資。印度、越南等地雖有潛力,但短期內難以完全承接。

潛在新據點: 亦可能評估墨西哥、東南亞其他國家,甚至擴大美國本土生產,但成本與配套是主要障礙。

成本轉嫁與內部消化:

漲價: 最直接但風險最高,可能流失市場份額。犧牲利潤: 短期或可承受,長期損害競爭力與股東價值,非長久之計。成本優化: 向供應商議價、內部挖潛效率,但空間有限。政治遊說:利用政府關係資源,爭取關稅豁免或降低稅率,減緩衝擊。

短期內,蘋果或能運用各種手段緩解部分衝擊。但若高額關稅成真,iPhone 漲價或利潤受損似乎難以避免。長期看,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推動供應鏈多元化、降低風險已是蘋果的必然選擇。然而,這場供應鏈的重塑將是漫長、昂貴且充滿不確定性的。蘋果如何在多重壓力下維持其領導地位,將是未來數年的核心挑戰,並持續牽動全球科技產業格局。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