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鎊升浪或告一段落
過去一年,英鎊是表現最好的主要貨幣之一,不過這一輪升浪或已告一段落。
英鎊兌美元在去年觸底,曾迫近1算關口,市場擔心時任首相卓慧思的減稅方案會將英國推向債務違約邊緣,其後英倫銀行迅速介入,入市支持國債,令債息回穩,卓慧思也下台收場,由前財長辛偉誠接任,推翻了卓慧思的減稅方案,讓市場及英鎊回復穩定。
不過,由於能源價格急漲,英國的生活成本危機並未解決,通脹更在去年10月升至11.1%的逾四十年高位,英倫銀行加快加息步伐,從去年9月底至今累計已加息3厘,在主要央行中加幅最大,支持英鎊在今年7月一度重上1.3關口,累計反彈逾兩成。
一向利率偏低的歐元和瑞郎等歐洲貨幣,在這段期間也受惠貨幣政策大幅收緊,表現與英鎊不相伯仲。
市場對不同央行加息走向的預期,主宰著過去一兩年的貨幣走勢。英國通脹雖然已逐步回落,但第二季經濟增長意外加快,而且工資升幅繼續上升,令市場一度猜測,英倫銀行政策利率可能明年初在6.5%方會見頂。
不過,加息及高通脹對經濟帶來的壓力逐步浮現,英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連續十三個月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8月份更跌至43,創疫情以來新低,服務業指數也從4月的55.9急速降溫跌至8月的49.5,使英國第三四季出現經濟倒退的機會上升。
英倫銀行官員近期也似乎開始為結束加息埋下伏線。行長貝利表示,英國通脹已從今年初的雙位數降至最新6.8%,經濟數據顯示通脹將繼續下降,認為英國利率可能接近周期頂部,又暗示衰退並非一定可以避免;首席經濟師 Huw Pill 認為,利率需要在高位維持足夠長時間,但亦警告英倫銀行過度收緊政策的風險,進而可能對經濟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市場目前預期,英倫銀行利率或會在5.5%至5.75%左右見頂,即最多再加息一至兩次,加息空間遠遜之前的估計,因而使英鎊回吐至目前的1.25附近。
此外,由於按揭利率高企打擊需求,英國樓市進一步轉弱,對經濟增長前景以至英鎊也屬不利因素。其中一個主要樓價指數顯示,8月樓價較一年前的高位回落5.3%,是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若樓價繼續偏弱,而按揭供款壓力增加,難免會削弱私人消費開支,地產開發商考慮發展項目也會更為審慎。
我們認為,儘管英國加息預期降溫,或已導致英鎊過去一年的升浪結束,但英國通脹仍較大部分成熟市場為高,使英國的加息周期可望稍長於這些國家,因此英鎊的前景也不必過份看淡。我們相信英鎊兌美元在200天平均1.243仍有一定支持,若失守則不排除下試5月低位1.231;即使有反彈,在100天平均1.266及50天平均1.275或會遇到不少阻力。我們會特別注意,近期原油和汽油價格顯著反彈,會否再次導致英國通脹回升,從而使英倫銀行不得不考慮延長加息行動。
此外,英鎊下行壓力有多大,也很視乎美國的加息前景。市場從早前估計聯儲局利率可能已見頂,到最近傾向相信11月可能還有機會加息一次,帶動美匯指數由7月的100以下回升至近期105附近。美國目前相對穩健的經濟數據,或支持美匯在未來兩三個季度保持相對正面的走勢,對非美貨幣將帶來一定壓力。
其他貨幣方面,除了加元或較受惠於油價回升,澳紐等商品貨幣均似乎欠缺十分正面的利好因素。歐元會否再加息,市場看法分歧。中國內地連番推出的振興經濟、樓市及金融市場措施能否奏效,對人民幣前景甚至全球經濟均至關重要。日本若在今年底前結束維時多年的負利率政策,或會有助日圓逆市跑贏其他貨幣。
了解更多市場資訊:https://bit.ly/44ePtFo
本文所載資料為大新銀行或其聯屬公司之觀點,截至本文日期,相信相關資料來源乃屬可靠。投資涉及風險。銀行對任何數據或預測的準確性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保證。本文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建議、要約或招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