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息走向的拐點
在經過聯儲局一輪急速加息後,美國通脹開始有見頂跡象,市場對聯儲局明年較後時間會否調頭考慮減息有所憧憬,帶動環球股、債、匯市顯著反彈,但我們認為這個拐點發生的時間可能比市場的預期遙遠。
美國通脹率五個月內由四十年高位9.1%下降至11月的7.1%,有兩大因素。首先,由於去年同期的基數較高,這導致按年計算的通脹升幅有所減慢。另外,美國需求受到壓抑,經濟出現放緩,同時供應鏈問題亦有所緩和,因此美國通脹的確有降溫跡象。
然而,正如我們較早前文章提出的觀點,目前聯儲局抗通脹之戰短期內難以言勝,主要由於影響通脹的環節,由能源及商品等較波動的類別,轉到服務及食品等更廣泛類別,可能導致通脹更持久;而且美國就業市場持續緊張,工資增長或會進一步推升物價,是聯儲局一直警惕的第二輪通脹效應。再者,美國是進口消費國家,最近美匯由高位回落了近10%,匯價轉弱亦會有推升進口價格的壓力,加劇輸入性通脹。因此未來美國通脹下降的速度可能較為緩慢,要回落至聯儲局2%的目標殊不容易。
政策上,聯儲局12月的利率「圓點圖」顯示2023年利率峰值升至5.1%,高於9月的預測,而主席鮑威爾亦表明,在確信通脹可持續回落至2%目標前,不認為會考慮減息,要恢復物價穩定可能必須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限制性政策立場。紐約聯儲行長John Williams同樣表示不會在通脹得到控制之前放鬆緊縮政策,而克利夫蘭聯儲行長Loretta Mester則表示利率需要在峰值水平維持相當長時間。從聯儲局官員的取態來看,雖然加息步已有所放慢,但利率可能維持在峰值一段時間,目前若論政策轉向仍為時過早。另外,整體流動性仍相當充裕,聯儲局隔夜逆回購額度維持在2.13萬億美元左右,聯儲局要透過加息及量化緊縮來收回過剩流動性,恐怕仍有很長的路。
聯儲局利率拐點的最大不明朗因素,是美國衰退會否、或何時出現。供應管理協會製造業指數已跌至50以下的萎縮水平,零售表現反覆,樓市向下,以至美國孳息曲線深度倒掛等,均一直在加劇市場對美國難免會出現衰退的憂慮。不過,美國短短一年內大幅加息逾400基點後,失業率仍維持在接近歷史低位,實質收入和就業職位尚保持穩定增長,都反映美國經濟相當有韌性,為聯儲局換取更多時間,維持利息在高位直至通脹更大幅度回落。因此,利率拐點出現的時機恐怕未至。
了解更多市場資訊:https://bit.ly/
本文所載資料為大新銀行或其聯屬公司之觀點,截至本文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