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辭職但怕做錯決定?調查︰3成人辭職後感到後悔
疫情改變常規上班模式,不少打工仔重新思考工作意義,或追求更好的Work-life balance。早前一項研究顯示,平均有45%受訪者寧願失業,也不願留在讓他們不開心的工作崗位。疫情下更出現「大辭職潮」(Big resignation),據悉高達4成亞洲員工,計劃於未來半年至一年間離職。
然而,辭職會讓人更快樂,或代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嗎?商業媒體Business Insider引用求職網站Joblist調查發現,有三成轉職者對辭職決定感到後悔。USA Today的一項民意調查同樣顯示,有兩成轉職者認為即使新工作的薪酬待遇較舊工好,仍不見得更加快樂。事實上,辭職可視作是一門學問,並非簡單說句「我唔撈啦」便了事,特別疫情下就業環境充滿變化及不確定性,辭職前更應再三思慮,才能作出無悔的辭職決定。
1.有明確理由?
很多人辭職,往往只因工作上的些許挫折,或與上司同事間的一時意氣用事。求職網站Career Sidekick強調「辭職應是一個深思熟慮的決定」,切忌被當下情緒左右,衝動地作出魯莽決定,想清楚自己是否仍熱愛該份工作,以至詳細考慮一己經濟能力允許與否等不同因素。
國際獵頭公司米高蒲志(Michael Page)同樣指出「明確辭職理由有助自信地辭職」,而這個理由是經深思熟慮,足夠強大作出辭職決定,如無法在現有工作中學習新事情、難見晉升機會等,增加辭職的底氣。假如去意已決,便繼續堅持這份決定,決不「彈出彈入」,否則猶豫不決的樣子,只會讓人覺得思慮不周,留下不佳觀感。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2.有足夠競爭力?
雖然全球各地均出現離職潮,令就業市場出現空缺,但由於經濟不景氣,不少企業實際上採取凍結人力,甚至裁員等措施,包括Meta、Apple及Snap等科企。Business Insider引述一位經濟學家指出,在大離職潮中具備話語權的往往是在金字塔尖端的特定族群,而且本來收入位於前10-15%,如軟體工程師等,他們才有籌碼向新公司爭取更好薪資福利。
因此,打工仔要認清自己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要輕率地以離職潮中便有乘虛而入的機會,否則最終可能只會事與願違「兩頭唔到岸」,辭了舊工卻遲遲未找到新工。
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3.辭職可解決問題?
疫情促使企業轉型,同樣逼使員工要因應時勢學習新技能。根據美國資產管理公司美世(Mercer)今年出版的全球人才趨勢研究(Global Talent Trend 2022 Study)指出,有95%員工表示正學習新技能,但同時有97%企業指出內部存在巨大的「技能落差」,令員工感到茫然無措,對未來發展充滿疑惑,因而產生辭職的想法。
若然工作上遇到力有不逮之時,也許並非自身的問題,而是時勢帶來的轉變,令人無法在一時三刻間適應,故打工仔毋須為此氣餒,因為這是全球普遍出現的現象。另外,部分硬技能非一時三刻能夠精通,但有些軟技能卻能持續學習,如溝通及客戶服務能力等。事實上,相較硬技能,不少高層主管更看重軟技能。霍夫曼公關(The Hoffman Agency)全球商務長許佳齡強調,現在要成為國際人才,還需具備軟實力。
總結而言,假如去意已決,正式離開前能以當面或書面方式,向公司、主管及同事表達感謝,如派散水餅﹐展現出飲水思源的一面。西方俗語有云:「不要自斷後路,因為地球是圓的」,可見好聚好散的重要性。特別現今世代人才需求殷切,據悉不少企業內部更設有「再僱用名單」(rehirable list),故留下完美背影除有助開創新一頁外,同樣是為自己預留後路。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