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移民潮機會處處 大量工作由年輕人頂上
雖然港府沒有港人移居外地的直接統計數字,但近年移民潮規模之大,已是不爭事實。不少人將這次移民潮與90年代初的移民潮作比較,更不乏聲音指當時移民的人大多都選擇回流,近年移民的港人也會如此。
90年代初,不少港人認為回歸是一個不明朗因素,因而萌生移民念頭。當時,中英談判加上六四民運,不少港人對主權移交感到悲觀及恐懼。據統計,1987年至1992年期間,共有逾30多萬人移民。當中移民高峰是1992年,有6.6萬人移居海外,是往年平均數的三倍。及後的1993至1995年間,香港每年移民人數在4萬至6萬的高位徘徊。
當時,香港正值經濟擴張階段,企業憧憬香港作為投資中國的跳板,同時中國國企也藉助香港跳出國際,令不少公司選擇在港股市場上市。與此同時,隨著經濟轉型,及多種因素的刺激下,香港地產、樓市、租金大幅飆升,帶動香港股市大幅上漲,刺激銀行金融業發展。
按照差估署的數據顯示,1990年至1994年的樓價一直上升。1990年第一季樓價指數為42.8點,至1994年第四季已達114點,累積升1.7倍。至於整體經濟方面,1981至2001年間,雖歷經亞洲金融風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實質增長達5%。
當年剛畢業便投身金融業的林一鳴憶述,當時大量中層及高層人員移民,令留港的員工年年都可升職加薪,「有時可能一年升兩次,年年薪酬加10-20%」。他解釋,因為職位出現空缺,令低層員工有充足的向上流動機會。
自1996年起,香港現回流潮。據港府統計數字顯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移民外國後回流香港的,當中53.7%屬在外國居住了2年至5年。另外統計指,在1996年至2006年間,有4.5萬名加籍港人回流香港。
至如今,香港的移民人數仍未回落。據政府統計處指,2021年底香港居住人口錄得740.3萬人,按年減少2.36萬人,跌幅為0.3%。扣減單程證移入人口計算,本港居民淨移出則為2.73萬人。惟發言人強調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人口的流動性一直很高,不能直接將淨移出視作移民數字。
另一個參考指標是香港入境處每日的機場淨移出人口,從2020年7月1日至今年4月1日,淨移出人數高達325,497人,已較1987年至1992年這5年間的移民數量多。此外,翻查過去幾年稅局發出的報稅表數目,2020年及2021年分別是277萬份及262萬份,今年則發出247萬份報稅表。換言之,與2019/20年度的高峰期比較,稅局過去少發30萬份報稅表。同時,根據積金局資料顯示,去年全年共有3.3萬宗因永久離港而提取強積金。
同樣出現大規模人才流失,但這波移民潮下,留下來的港人卻未見有更大的向上流動機會。資深投資者林一鳴指,鑑於近年經濟轉差,令職位空缺與人才供應數量同時下跌,又形容「在如此難捱的時候,員工可加薪已是絕無僅有」。
事實上,近日公務員加薪幅度引起社會爭議。據薪酬趨勢總指標,經扣除平均遞增薪酬後,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介乎2.04%至7.26%。香港總商會更罕有發表聲明,批評建議加薪幅度「未免脫離現實」,又稱調查結果未反映當前經濟環境,或對整體經濟造成漣漪效應,影響中小企營運。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