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Tesla績後崩盤大跌12% 推廉價車款 前景被看淡 市值蒸發千億 市場聚焦兩大關鍵問題

Tesla績後崩盤大跌12% 推廉價車款 前景被看淡 市值蒸發千億 市場聚焦兩大關鍵問題

Finance Investment
By Ken Kan on 28 Jan 2022
Finance Editor

昨日Tesla股價大跌12%,市值蒸發超過1000億美元,令投資者「大跌眼鏡」,令人不解的是,Tesla淨利潤創下新高,卻沒有成為股價的支撐點。有分析認為,今年是電動車群雄四起之年,競爭激烈,市場關注哪家車企能跑出,但在這個時候,Tesla不但不積極開發新車型,反而準備出一款廉價車,以及轉型機械人和自動駕駛,因此擔心Tesla業務前景受挫,從而擠壓利潤。

Tesla轉型機械人生產和業務。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根據Tesla公佈的財報顯示,2021年營收達538.23億美元,按年增長超過70%;淨利潤達55.19億美元,按年增長665%,創下歷年新高;每股收益為2.54美元,高於預期的2.37美元。有分析認為,Tesla在去年車輛交付量達96.3萬輛,按年增長87%,遠超年增長50%的預測,成為推動業績向上的主因。大行穆迪預計,Tesla今年的交付量將達140萬輛,意味著將比2021年再增長50%。

不過這些大好的數據,並沒有推動Tesla股價上漲,反而是經歷了一輪暴跌。昨日Tesla(TSLA)以933.36美元低開,隨後股價持續下跌趨勢,盤中最低至829美元,收報829.1美元,跌11.55%,是自去年10月14日以來的最低價,市值單日蒸發超過1000億美元。儘管Tesla在盤後獲得支持,股價回升0.95%,但仍比前一日收市價跌超過一成。

第一個關鍵的問題是,Tesla能否保持可觀的產能和利潤。有分析認為,投資者對Tesla的「產品路線圖」感到失望,導致股價受挫。Tesla的CEO馬斯克在周三的財報會議中表示,Tesla今年不會推出任何新款車型,因早前著手製作的Model 3廉價版本仍未成功開發。這款廉價車型的售價僅2.5萬美元(約19.5萬港元),而今年電動車市場將演變得更激烈,市場擔憂Tesla不出新車競爭,還繼續開發廉價車款,可能會壓縮利潤前景。

馬斯克解釋,Tesla在2022年的「主力」不是電動車,而是自動駕駛技術,以及人形機械人Optimus和機械人出租車業務。他指出,新開發的機械人能在工廠周圍搬運物品,有望解決現時全球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械人可能遠比汽車重要。不過截至目前,仍然未出現相關的實體產品,加上此前Tesla貨車Cybertruck的生產推遲至2023年,市場擔憂這些生產能否如期趕上。

馬斯克認為,機械人比電動車更加重要。Photo from BusinessFocus

第二個關鍵的問題是,自動駕駛的前景和安全性。現時,總數60000名Tesla司機正在測試最新的自動駕駛軟件,有自信在今年內能夠實現比人類更安全的自動駕駛。有分析認為,這是其他車企「夢寐以求」的龐大規模。馬斯克表示,預期自動駕駛將成為Tesla最重要的盈利來源,另外從財報的角度來看,車主可以在不需用車的時候,將他們的汽車送去「機械人出租車」,增加車輛的實用性。

不過從目前看來,自動駕駛的安全性仍然有待觀察。早前也出現一宗Tesla自動駕駛車禍而導致車主被控駕駛殺人罪。

雖然Tesla業務前景清晰,但仍難改變市場看淡的觀點。最重要的是,Tesla這些新業務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這2022年是美國邁向縮表和加息的一年,因此難以看好這類型的「燒錢」企業和業務。Tesla的首席財務官Zachary Kirkhorn也警告,近期較高的投入成本可能會影響公司在市場的利潤率。

反觀,每年都被譏諷「無新意」的蘋果iPhone,營利盈收雙雙創新高,股價也在盤後飆升5%。根據財報,蘋果(AAPL)的營收為1239.5億美元,按年增長11%,創下公司史上季度營收最高,其中iPhone13抗住了供應鏈的壓力,推動銷量好於預期。有網民笑指,如果Tesla想維持高收入和高股價,可能要「學蘋果」,每年都出一款新車。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免責聲明:本網頁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言論招致損失,概與本公司無涉。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可跌。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