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BusinessFocus app
藥明生物配股後急挫 前景吸引現撈底機會?

藥明生物配股後急挫 前景吸引現撈底機會?

Business Finance Investment
By Charles Tse on 27 Apr 2021
Senior Financial Editor

事隔兩個多月後,藥明生物(2269)迎來今年以來第三度配股,大股東折讓最多8.5%套現106億元,消息拖累股價最多急挫6.7%,低見107.1元。藥明作為全球生物藥研發生產龍頭,過去兩次配股都能夠在短期內收復失地,甚至展開升浪,是次配股回調反而是撈低機會。該股全日收跌6.01%,報107.9元,成交額169.9億元。

藥明生物主要股東WuXi Biologics Holdings同意以每股107元配售1.08億股,佔已發行股本約2.56%,較昨日收市價114.8元折讓6.8%,集資115.6億元。配售完成後,Biologics Holdings持有的股權將由已發行股本總額約20%減少至約17.44%,將繼續為公司主要股東。藥明的長線股東應該對公司配股見怪不怪,事關單是2020年已四度配股,合計抽水243.24億元;今年則已第三度配股,集資最多335億元。

a70b44000dda0add32f732bb90c02b6e

−過去多次宣布配股後,短期內均可收復失地−

事實上,藥明多次配股後都能在短期內收復失地,公司於今年1月5日宣布配股,公布當日股價僅微跌逾1%,雖然之後兩日受壓累跌近7%,但隨即迎來反彈,加上市況配合,於一月尾更高見128.2元。公司其後於2月3日再度配股,當日股價僅走低超過2%,其後數日展開短期升浪,於2月16日高見128.9元兼破頂。不過,2月中旬後環球股市因美債息上揚爆發小股災,藥明隨即掉頭向下,上月初最低曾見77.7元。

藥明系中,藥明生物及藥明康德(2359)本質上雖然都是從事醫藥研發外包,即受藥廠委託進行研發,但前者主要以生物藥為主,後者則是化學藥。由於生物藥在治療癌症上產生較少的副作用,而且能直接集中對付腫瘤,帶動全球生物藥市場急速擴張,全球十大銷售量最高的藥品中,有八項都是生物藥。相反,化學藥帶來較多副作用之餘,亦更容易受到仿製,生物藥替代化學藥會是行業大趨勢,因此藥明生物普遍較受資金青睞。根據市場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報告指,去年全球生物藥市場規模近3000億美元,預計2031年規模可達到8241億美元。

covid-19-pha_medicine_1920

−北美中國收入佔近九成,新冠項目市佔率逾八成−

藥明生物為全球第四大的藥物研發生產外包商(CDMO),市佔率約5%,僅次於瑞士龍沙製藥、德國勃林格殷格翰(BI)及韓國三星生物。生物藥研發較化學藥複雜得多,行業進入門檻相當高。藥明更是中國唯一一間生產設施通過美國FDA認證,國內並沒有能與藥明生物相提並論的公司,其市場份額已接近80%。藥明去年共為369名客戶提供服務,按年增加38.7%,主要來自北美及中國,分別佔44.2%及43.9%,去年未完成訂單的總量高達113.24億美元,上升1.22倍。

藥明生物所提供的研發服務可分為四項,主要為生物藥發現、臨床前開發、生物藥cGMP(現行藥品優良製造規範)生產及生物藥質量控制。藥明的優勢在於為藥廠提供一條龍服務,在生物藥發現階段同時提供抗體發現及先導抗體篩選服務,而其他國際同業並沒有提供相關服務。該優勢亦助藥明取得更多有關新冠肺炎病毒的項目,目前已取得12個新冠抗體項目,全球市佔率逾八成。疫苗方面,藥明則已取得兩個項目,合約總值約2.6億美元。藥明正洽談兩個mRNA(信使核糖核酸)新冠疫苗項目,年內相關項目有望增至4個。

cover

−中國新冠疫苗市場龐大,技術優勢助取更多訂單−

輝瑞(PFE.US)及BioNTech研發的復必泰為mRNA疫苗,接種兩劑的價錢約308港元。早前有消息指,中國計劃在今年7月前批准復必泰疫苗在國內使用,以中國14億人口計,中國新冠疫苗市場規模料可高達4312億港元。隨著藥明持續通過自建與收購的方式迅速擴大產能,加上擁有特快的醫藥研發外包流程,DNA至IND(正式新藥臨床)的時間縮減至平均半年,技術位於行業的頂端,繼續取得新冠疫苗的研發訂單相當大。事實上,即使最終未能成功研發出疫苗,藥明只是不能取得後段的收入,但仍能獲得前期的開發收入。

雖然大股東出貨對股價無疑是一項利淡消息,短期股價或者會繼續受壓,但藥物研發背後需要靠龐大資金去維持運作,因此公司持續出現融資活動實屬正常。藥明生物作為藥物研發的龍頭,其技術亦有助其取得更多新冠項目訂單,加上生物藥市場規模不斷擴張,極具中長線投資價值。走勢上,宣布配股後今日旋即形成下跌裂口,雖然今日資金淨流入高達13.85億元,但其他技術指標出現轉淡跡象,若往後數日未能守穩日內低位107.1元上方,則有機會要下試103元上一級低位,保守投資者可採分注買入策略。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了解更多最快最新的財經、商業及創科資訊】

👉🏻 追蹤 WhatsApp 頻道 BusinessFocus

👉🏻 下載 BusinessFocus APP

👉🏻 立即Follow Instagram businessfocus.io

最新 金融投資熱話專頁 Mark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