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周年改革】習近平力撐放權深圳對外開放,港學者:金融方面不可能一時三刻取代香港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慶典並發表重要講話,他表揚深圳40年來實踐多個歷史性跨越,又表示深圳等經濟特區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關於興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經濟特區不僅要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他表示,黨中央經過深入研究,決定以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契機,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推出27條改革舉措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
Photo from Licensing
習近平在發言中提到,40年來,深圳奮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地區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2.7億元增至2019年的2.7萬億元,年均增長20.7%,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第五位,財政收入從不足1億元增加到9424億元,實現了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而40年來深圳堅持實行「引進來」和「走出去」,積極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吸引全球投資,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980年的0.18億美元躍升至2019年的4315億美元,年均增長26.1%,實現了由進出口貿易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跨越。
習近平又提出10條規律,當中包括深圳必須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不斷提高「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以及必須堅持在全國一盤棋中更好發揮經濟特區輻射帶動作用,為全國發展作出貢獻。
對於中央重點提到的深圳綜合改革,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接受本網訪問時就表示,改革方案主要涉及勞動力、資金、土地等規範,他認為如果中央在不涉及政治的經濟範疇給予深圳更多自主權,有助深圳進一步提升。例如勞動力方面,深圳不缺基層勞動力及大學畢業生,但因為高稅率的關係,一直缺乏投資銀行家這類外國高管,在香港工作和在深圳工作所繳交的稅項差距甚大,如可以更改稅制,則可以改善這個問題;資金方面,目前全國利息統一,但中央或者可以賦予深圳特權去更改利息;土地用途方面亦可以給予更大自由,例如工業地轉商業地。
大灣區引擎從來不是香港?
有輿論認為,習近平是要趁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年這個契機,支持深圳取代香港成為大灣區的主要引擎,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大灣區的增長引擎從來都不是香港,因為以增長計,香港的速度在區內幾乎是最低,而深圳增長是最快。而香港的增長已經落後深圳20年,笑言「冇嘢好擔心」,主要是國內行行政主導,深圳的政策決定好就可以上馬,但香港因須透過立法會審批撥款,在不少方面都有規限「綁手綁腳」,認為當涉及資源分配等問題時,「香港會陷入台灣式民主拖經濟後腿」的局面。
不過,他認為深圳在金融方面不可能一時三刻取代香港,因為從外資投資數量方面來說,香港的外資投資已遠高於整個廣東省。深圳要開放金融的話,最大問題是要開放資本帳,但今次40周年改革方案當中,涉及金融範疇的內容全部只涉及「准入」,而沒提及「准出」。舉例而言,一間外國公司進入中國投資,今日賺了100億,但不可以今晚即刻把這100億拿走,這點香港就可以做到,所以莊太量認為香港協助深圳融資的角色短期內都不會改變。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