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直播】金融界加入「直播帶貨」行列? 粉絲數量可觀但轉化收入難關重重
短視頻和直播可以說是近年來的大熱,除了有Tiktok和抖音這些播放短視頻的平台外,大家比較熟悉的Facebook或者是在淘寶現在也有直播讓用家介紹和銷售商品。以往,直播多數是讓網紅在線上推銷產品,但疫情期間,有更多金融機構也開始進入短視頻和直播領域。業內人士統計,現在在抖音上,已經有100萬個專業金融賬號。
Photo from 新浪財經
一場直播賣出700萬元保險產品
一些銀行甚至花費百萬去自建直播平台,在平台上銷售自己的服務。這些金融機構一直給予人正經八百的形象,而他們透過直播平台去銷售產品,就讓人有比較輕鬆的感覺,更容易令人接受。由於直播形式的帶貨效果令人驚嘆,因此企業都願意花重金打造平台,其中水滴公司就號稱「直播1小時,賣出近700萬元人民幣長期人壽保險產品 」。華夏人壽表示他們直播近80分鐘,有91萬人觀看,成交保額4億元人民幣。
在抖音數據分析工具「抖查查 」平台上,金融類相關的賬號已有上千萬個。在這裡面,有10%是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有一些機構甚至為每一個部門都建立了帳戶,例如信用卡和貸款中心。其中,粉絲量最多的是中信銀行信用卡客服賬號,追蹤者約130萬。
比其他同行較勝一籌的視頻通常都有漂亮的女生幫手宣傳。招商銀行就曾發布短視頻「銀行小姐姐的一天」,拍攝小姐姐從起床到工作的一天,觀看指數也是十分可觀。第二類受歡迎的視頻是對金融知識進行普及和教育的內容,例如一些銀行會經常發布有關理財騙局的視頻,提醒人們不要掉入陷阱。還有就是用創新的方式去介紹金融產品,例如拍攝一個小故事,再植入自己的產品,用輕鬆的短視頻形式去帶過重點,介紹自己產品之餘,更能增加大眾對金融的知識。
Photo from 快科技
至於在直播模式方面,在六月時已經有40多家金融機構開始了支付寶直播。工商銀行曾直播講解中老年理財防騙知識,1小時就吸引了超過60萬粉絲觀看。直播講求的是轉化率,轉化率是用來反映網路廣告對產品銷售情況影響程度的指標,主要是指受網路廣告影響而發生購買、註冊或信息需求行為的瀏覽者佔總廣告點擊人數的比例。水滴CEO沈鵬通過微信和快手曾辦了一場直播,一場90分鐘的直播便帶來近千萬元的保費轉化。 華夏人壽也曾召開全球新品發布會,總精算師李建偉參與直播帶貨。這場直播近80分鐘,超過91萬人在線觀看,轉化保費超過4億元。
直播光環背後藏有重重難關
但是大家不要只關注在網路平台上銷售的光景,箇中可是有多重難處。轉化效果因產品而異,轉化率比較高的產品多數集中於保險產品,然後是貸款和理財產品。但是不能夠賣太複雜或者太貴的產品。因為在抖音等短視頻平台上理財的用戶偏少,尋求貸款和平價保險的用戶較多。金融直播推薦的產品,必須要和用戶匹配,才能提升轉化率。
其次的難題在於尋找視頻的平衡點,宣傳金融產品不能夠太過兒戲,否則顯得企業不專業,但同時也要兼顧視頻的趣味性,不能夠太過刻板,吸引不到觀眾持續收看。而更大的難處是獲得用戶對產品的信賴,用戶難以因為觀看完短暫的視頻或是直播,而變得願意投入資金去購買金融產品。他們一般都認為金融產品需要再三思考,認真比對幾家才做選擇。所以要建立用戶對產品的安全感難上加難,這也是各家公司需要絞盡腦汁去想方設法解決的問題。而抖音、快手等平台也意識到了金融產品的特殊性,對於金融產品的銷售也進行了嚴格的限制。用戶可能無法從直播頁面直接跳轉到產品頁面,只能退出直播,下載銀行的APP,才能購買產品。這個操作便容易流失許多客戶。於是,有些平台開始嘗試在自己的APP和微信公眾號上,自建一套直播系統。這也是為何建立一個直播平台需要花上百萬的資金。
電商行業不再只局限在銷售化妝品,衣服等產品。金融界相信也希望從網路銷售模式分一杯羹,從中獲利。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